资源描述:
《2016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年现代双语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中考课内文言文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专题一、【重庆市A卷】(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4题。(15分)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戸,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⑴月色入户⑵欣然起行••⑶念无与为乐者⑷水中藻、荐交横•••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怀民亦未寝,
2、和与步于中庭。⑵何夜无刀?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刀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①②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敘述自然流畅。C.文章笫②③向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和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刀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4.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4分)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
3、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闲人——二、【重庆市B卷】(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文后1-4题。(15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咲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F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F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Z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F1:“吾孰与徐公美?”妾F1:“徐公何能及君也?”旦F1,客从外來,与坐谈,问Z客F1:“吾与徐公孰美?”客Fh“徐公不若君Z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Z,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乂弗如远甚。暮寝
4、而思Z,F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Z美我者,畏我也;客Z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FI:"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Z妻私臣,臣Z妾畏臣;臣Z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Z臣莫不畏王,四境Z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Z,王Z敝甚矣。”王F1:“善。”乃F令:“餐臣吏民能而刺寡人Z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丁・市朝,闻寡人Z耳者,受下赏。”令初卜一,群反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JH,时时而间进;期年Z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Z
5、,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⑴邹忌修八尺有余()⑵朝服衣冠()⑶私我也()⑷王之蔽羡矣()••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⑵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否巫硒的一项是()(3分)A.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B.听了邹忌的谏言,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A.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
6、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B.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4.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4分)三、【湖北省襄阳市】(二)文言文阅读(10分)【卬】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也臣Z妾畏臥臣Z客欲冇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Z臣莫不提王,四境Z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Z,王Z蔽茯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Z后,时时而间进;期年Z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Z,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冇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苹④,此率⑤曾而食人也。曾相食,且人恶Z;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节选自《梁惠王上》)【注释】①梃(ting)
8、: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do):厨房。④饿苹(pia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wu):表示反问的语气。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3.4.5.①群臣吏民能申剧寡人Z过者面刺(卜•列句小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乙文强调的是。(2分)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