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94049
大小:134.0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2-13
《2011年高三化学专题复习:专题五:科学探究与实验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五:科学探究与实验设计【例题】2010年广东卷33某科研小组用Mn02和浓盐酸制备C4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0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1)请完成S0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2)反应C12+Na2SO汁2NaOH=2NaCI+Na2S04+H20中的还原剂为。(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FT和S0/。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02的影响)。•••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仁只存在so广;假设2:既不存在SOs"也不
2、存在CI0-;假设3:。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moLL_1H2S04t1moLL_1NaOHv0.01mol•L"1KMnO4v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moL•L1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步骤2:步骤3:【分析】题目的意思是用吸收了少量S02的NaOH溶液再与C12反应,这里需要对溶液的成分有清晰的认识,在与Ch反应前,溶液中先发生的反应是S02+2Na0H=Na2
3、SO3+H2O,所以溶液的溶质可认为是较少的NazSOs和大量的NaOHo再向其中通入Cl2,题目给出了一个反应C12+Na2S03+2Na0H==2NaCI+Na2S04+H20(反应I),但C12本身也可与NaOH发生反应C12+2NaOH=NaCI+NaC10+H20(反应II),考虑到NaCIO仍然会氧化Na2S03,所以可以认为先发生反应I,若NazSOs消耗完,剩余的CI2再发生反应II。当我们关注CI2、Na2SO3vNaOH这三种物质的量的时候,就很容易分析出这么几种可能:①CW很少,只发生了反应I且NazSOs
4、未消耗完,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KNa2S04vNa2SO3;②C*适量,只发生了反应I且NazSOs恰好消耗完,溶液的溶质为NaOHvNaCI、Na2S04;③Cb较多,发生了反应I后还发生了反应II,但题目提示溶液仍然保持强碱性即NaOH不会被C5消耗完,故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Na2S04vNaClOo第(3〉小题,提出合理假设时要依据探究目的“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所以假设的对象就只是SO广和CIO'o且经过分析不会出现两者共存的情况。实验设计第一步中已将溶液酸化,可认为要检验的对象是H2SO3
5、或HCIO。H2SO3的检验可以考虑利用其还原性(溶液中并无其他还原性离子干扰),可选用KMnO4溶液作试剂;HCIO的检验可以考虑利用其氧化性(溶液中并无其他氧化性离子干扰〉,可选用淀粉-KI溶液作试剂;HCIO的检验还可以考虑利用其漂白性,题目中提供了紫色石蕊溶液可用。由于两者的检验互不干扰,都是简单的试管实验,所以先检验谁都可以。答案:(1)Na2S03+H2O(2)Na2S03⑶①只存在CIO-②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1〜2滴0.01mol・L_1KMnO4溶液。⑴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⑵若溶液
6、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1〜2滴淀粉一KI溶液。⑴若溶液变蓝色,则假设3成立;⑵若溶液不变蓝色,结合步骤2中的⑵,则假设2成立。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1〜2滴0.01mol・L_,KMnO4溶液。⑴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⑵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1〜2滴紫色石為溶液。⑴若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则假设3成立;⑵若溶液变红后不褪色,结合步骤2中的(2),则假设2成立。【拓展】(-)试题考点的定位2007〜2010年实验探究题涉及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载体有:Fe、
7、Al、Cu、铁的氧化物与酸溶液的反应,Fe置换Cu的反应,AI与碱溶液的反应,Fe'+与KSCN溶液的反应,FetSO广与硝酸、KMrKh溶液的反应,SO2、Cb与NaOH溶液的反应,CI(T氧化厂的反应,HCIO漂白紫色石薦的反应。以上述例题为例,涉及的S0广和CIO一的检验方法并没有在教材中明确提岀过,而且能使KMn(h溶液褪色的物质不只是S0广,能使淀粉一KI溶液变蓝或使石蕊溶液褪色的也不只是HCIO。从物质检验角度看,其中只有Fe'+与KSCN溶液的反应是严格的离子检验方法,所以这类试题的知识落点并不是一般意义上说的离子
8、检验,而是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在具体情境下的灵活运用。但仅仅熟悉了物质的性质也不一定能答好,该题型还重点考查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对科学合理的假设引起足够关注,这关系到整个探究的方向是否正确;其次是局部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是各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