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的社会思想

浅析孔子的社会思想

ID:32589058

大小:60.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3

浅析孔子的社会思想_第1页
浅析孔子的社会思想_第2页
浅析孔子的社会思想_第3页
浅析孔子的社会思想_第4页
浅析孔子的社会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孔子的社会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孔子的社会思想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身处乱世时期,毕生都致力于探索国家的治理,百姓的安居。为此孔子提出过许多思想,其涵盖面极广,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等等,这些思想的核心内容也都是围绕着“仁”展开。木文旨在研究孔子的社会思想,从仁政到礼治,来解读这位圣人思想的精髓,以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关键词:孔子;仁政;礼治;社会思想春秋乱世时期,面对着君王位置的动摇,百姓生活的苦不堪言,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有益于当时社会安定的思想,从“仁政”“礼治”到“忠恕”,无一

2、不体现出他对于治理国家,百姓生活安稳的期盼。可以说孔子的思想不仅仅是影响当时的社会,也对春秋时期之后,直至现今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因而孔子所提出的“仁政”,“礼治”等社会思想,是具有着很大的探索、研究价值的。一孔子的社会思想(-)民木思想在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下,孔子看到了百姓对于君王统治国家的重要性,认为一国君主要想真正统治国家,并很好地治理国家,就必须关注“民”的问题,把百姓放在国家治理的首要位置。1>爱民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⑴孔子提倡爱人,爱一切人,

3、不分等级、地位。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就是要爱戴自己百姓,“子曰:&Isquo;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言下之意也就是要执政者尽心处理国家事务,爱戴官吏、百姓。孔子认为“爱民”对于执政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孔子早先晏婴就曾提出“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孔子后来提出的“爱民”也受到这一思想是影响,并将其作为执政者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论语•为政》中孔子也说道:“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意思就是说执政者如果对待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百姓也会对你恭敬起来,若执政者有

4、着尊老爱幼的胸襟;关心、体恤百姓,那么百姓也会爱戴你的,孔子主张执政者要使百姓“皆有所养”。孔子认为“爱民”不仅仅是执政者的一种政治修养,也是一种治理国家的行为,只有足够的了解民心、民情,才能为更好的治理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石。2、富民思想如果说爱民是强调执政者在精神上关心百姓的话,那么“富民”则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为百姓给予经济上的保障。“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这也是其富民思想的前提。“足食”“足民”“庶之”“富之”要使百姓生活富足,孔子

5、针对当吋的“苛政猛于虎也”的情况,提出了“薄赋敛则民富”的思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这就要执政者认识到与民同息,从而达到民富国强。在孔子之前,管子就提出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策》)孔子曾提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则!易。”(《宪问》)可见孔子是很敬重管仲的,因而其“富民”也算是受管仲的影响。在春秋末期,各种阶级矛盾越来越冲突的情况下,孔子提出“富民”,是为了缓和当时紧张的局面,以稳定君王的位置,这一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统治者更好的治理

6、国家,同时也帮助百姓们脱离贫困。3、重民思想重民思想是其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提倡执政者要“重民”的前提是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和意志,承认了民的地位,倡导上层阶级遵循仁德。“民之于人也,甚于水火”,只有承认民有人格,才能提醒执政者要重民。《礼记·缁衣》中记载到孔子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君以民存,亦以民亡。”⑵君主因为百姓而存在,也会因为百姓而死去。可见孔子将民的地位提到了很高的层次。“子Fh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百姓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基础,执政者要想治理国家、巩固地位,首先就应该打好基

7、础,即重视民生。“爱民”“富民”“重民”都是孔子民本思想的内容,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民本思想看似是为了百姓谋利益,把百姓放在了国家事务的首要位置,可孔子是没落的贵族阶级,他所代表的是上层阶级的利益,因而孔子提出这一思想也只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地位,稳定当吋混乱与紧张的社会状态。尽管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为了统治者服务的,但是该思想却被传承至今,演变成了我国的治国方略“以人为本”。(二)礼治思想孔子提倡“礼治”,主张“齐之以礼”,用礼来规范人的行为。“礼治”思想源自于西周的礼乐制度,西周礼在西周用于定亲疏、别异同、

8、明是非,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治”沿袭了这一思想,并赋予了它更为丰富的内涵。1、正名春秋末期的社会处于“礼崩乐坏”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孔子提出“正名”,要求人们遵守社会政治原则和伦理道德规范,上层执政者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百姓也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做合乎自己身份的事。礼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西周以来的等级名分制度,如“天子礼”、“诸侯礼”、“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