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

ID:32580510

大小:54.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2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_第1页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_第2页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_第3页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_第4页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议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一、讲究方法技巧的指导议论文是一种充满着辩证智慧的精神生命。这一特殊的精神生命,只有在富有辩证智慧的写作巧手中,才能尽现其万千仪态与魅力。从某种角度看,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就是文字符号在思维中的辩证组合。写作中,存在着一对对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案例“正与反”的指导训练:【名家范文】(一)忧国与爱国(梁启超)有忧国者,有爱国者。爱国者语忧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短?曰:吾惟忧之之故。忧国者语爱国者曰:汝曷为好言国民之所长?曰:吾惟爱之之故。忧国之言,使人作愤激之气,爱国之言,使人厉进取之心,此其所长也

2、;忧国之言,使人堕颓放之志,爱国之言,使人生保守之思,此其所短也。朱子曰:“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用之不得其当,虽善言亦足以误天下。为报馆主笔者,于此中消息,不可不留意焉。今天下之可忧者莫中国若;天下之可爱者,亦莫中国若。吾愈益忧之,则愈益爱之;愈益爱之,则愈益忧之。既欲哭之,又欲歌之。吾哭矣,谁欤踊者?吾歌矣,谁欤和者?日本青年有问任公者曰:支那人皆视欧人如蛇蝎,虽有识之士,亦不免,虽公亦不免,何也?任公曰:视欧人如蛇蝎者,惟昔为然耳。今则反是,视欧人如神明,崇之拜之,献媚之,乞怜之,若是者,比比皆然,而号称有识之士者益甚。昔惟人

3、人以为蛇蝎,吾故不敢不言其可爱;今惟人人以为神明,吾故不敢不言其可嫉。若语其实,则欧人非神明、非蛇蝎,亦神明、亦蛇蝎,即神明、即蛇蝎。虽然,此不过就客观的言之耳。若自主观的言之,则我中国苟能自立也,神明将奈何?蛇蝎又将奈何?苟不能自立也,非神明将奈何?非蛇蝎又将奈何?(二)最先与最后(鲁迅)《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这即使从我们这样外行的人看起来,也觉得很有理,因为假若一开首便拼命奔驰,则马力易竭,但那第一句是只适用于赛马的,不幸中国人却奉为人的处世金针了。中国人不但“不为戎首,不为祸始”,甚至于“不为福先”,所以凡事

4、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驱和大将,大抵是谁也怕得做。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既然不敢径取,就只好用阴谋和手段。以此,人们也就日见其卑怯了,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也不敢“不耻最后”,所以虽是一大堆群众,略见危机,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如是偶有几个不肯退转,因而受害的,公论家便异口同声,称之曰“傻子”,对于“锲而不舍”的人们也一样。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象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的,然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竟打起来。但这些事又作别论。竞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还至于

5、失了跑完预定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州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

6、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点评】所谓“正”,是指正面的、正向的;所谓“反”,则是指反面的、反向的。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自然界,这种相反相对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种现象,为“正与反”的写作技巧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正与反”的技巧,是基于作者对事物截然相反的辩证识别。用这种思路构成文脉,就会一正一反,或一反一正,正反对照,相互映衬,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文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我们的写作中,“正与反”可以说是很常见也很好理解的一种写作技巧。不过,尽管大家对它并不

7、陌生,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人不能熟练通脱地运用。以议论文为例,有些同学在运用“正反”对比的时候,常常出现如下一些问题:一,所联系的两种事物不能真正构成相反相对的关系,从而也就形不成强烈的反差,起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二,在具体的对比中,往往仅仅看到了对立的一面,没有看到统一的一面,达不到辩证思维的高度和深度。三,仅仅罗列出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缺少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论证,从而使文章显得松散无力。在议论文写作中尤其适合运用这种技巧。如果文章的思路是“正向”推进的,则可使伴随着反向的呼应和印证,使自己的立论更全面。如果文章的思路是“

8、反向”推进的,就可以凭借“正向”的支撑。《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古今中外,运用这种辩证技巧的议论文名篇举不胜举。梁启超先生的《忧国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