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精解教材

高中历史-精解教材

ID:32579652

大小:59.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2

高中历史-精解教材_第1页
高中历史-精解教材_第2页
高中历史-精解教材_第3页
高中历史-精解教材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精解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江苏沐阳师范 何元林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将军不抵抗的原因,主要介绍的是他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是完全被动的。但考诸史实,张学良之所以未能奋起抵抗,还有错综复杂的原因。一、张学良对日本侵华形势估计不足,把柳条湖事件仅作为地方性局部冲突来对待。日本自明治维新就确定了在东亚扩张的路线。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加速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步伐。一方面大造吞并中国东北合法的舆论;另一方面积极策划政治阴谋,制造发动战争的借口。这时张学良虽对日本的野心有所认识,但未能提高警惕,做好防备。9月18日夜事变发生时。张学良正在北平一家剧院看

2、梅兰芳唱戏,黑龙江省主席万福麟当时也在北平,吉林省主席张作相因父殁回家奔丧,东北军参谋长荣臻正在家为父作寿,忙于应酬,“沈阳城的重要军政人员事变前也大半不在其位谋其职”。张学良作为东北军司令,封疆大吏,面对东北剑拔弩张之紧急局势未能防备敌人侵袭,不能不说是重大失误。事变突发后,张学良又认为日军此举不过是寻常“寻事”而已,正因为是“寻事”,所以“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9月20日张学良答记者问时说:“彼不知日本拟做到若何地步,或其目的所在,因此全般事件,系极端越轨行为”。亦未采取任何积极措施,还“望国民冷静隐忍,勿生枝节”。致使东北军18万兵力坐视半壁河山一朝

3、失尽。二、张学良对日本政府、国际联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当时,日本政府内确有一派反战力量,其代表人物外相币原曾言:“吞并东北三省,无异吞一炸弹。”但这并不表明币原反对吞并“满蒙”,而是对军部赤裸裸的武装占领放心不下。9月18日事变发生后,币原外相召开内阁会议,决定“事态以不扩大超过现在程度为方针”。9月24日,日本政府公开发表《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宣布“不扩大方针”,甚至保证日本政府在“满洲没有任何领土要求”。但无论内阁首脑还是币原外相,都认为日军的军事行动是自卫战争,认为“有必要先发制人,以铲除危险的根源”。这为关东军扩大战争打开了方便之门。此举欺骗了国际舆论,更

4、欺骗了张学良。事变后,张学良在致南京电文中说:“查日军此种暴行,洵属违背国际公法,该国自应负其责任。”11月29日张学良在致顾维钧电文中说:“日政府因美国态度强硬,已奏准停止进攻锦州。”又:“币原声明,倘陆军再攻锦州,即决定辞职。日方情形缓和,已可概见。我方关于接收各问题,恐应预为筹议……。”但最终结果,却如张将军后来所说:“我们委曲求全,希求事态不扩大,这种幻想简直可笑,我们越是这样希望着,事态越会扩大。”另外,张学良还寄厚望于国联。9月20日,张学良答记者问说:“日方现已发动战争,但中国方面并无意为交战团体,中国只求全世界舆论之判断,并希望公理之得伸。”9月21日,中国

5、正式向国联递交声明书。此后,张学良心急如焚等待国联消息,多次密电顾维钧,要求“国联议决办法,直接消息到宁时,盼照速见示。”但国联并没有像张学良所希望的那样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由于其自身的松散软弱无能,和操纵它的各国列强之间利益冲突,根本无法履行盟约制止日本的侵略暴行。虽然后来张学良有所醒悟,也曾表示“即使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但由于战机的延误、军队各派之间的隔阂等并没有能为自己洗刷耻辱。三、张学良想以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来实现全国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咄咄紧逼,张学良称“倘我愈让而彼愈逼,至万不得已时,亦只有采取正当防卫以保持国家之人格”。但他又执行了蒋介

6、石的“不抵抗”政策,为的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领袖的威望,“以良心理智致力于领袖交付我们的使命”。他深信蒋介石对抗日之事必有整个计划与统一步骤,“惟兹事体大,影响系全国安危,又不能不慎重考虑之”。张学良正是从“全国安危”出发,主张“全国抗战”的。由上述可见,张学良的“不抵抗”其主观因素不仅是对形势判断有误和幻想依赖国联的公理判决,而且有深刻的政治理念基础。但这并不会影响张学良将军在人们心目中的爱国者形象。 英王伊丽莎白一世为何终身未婚山东青州市第一中学闫家民 李汉忱英国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44年,她以坚定的意志和丰富的政治经验,把一个财力匮乏、军事软弱的英

7、国带入了政治稳定、财力充实、军事强盛的时期,从即出现了一个被英国人称为“光荣的时代”——伊丽莎白时代。但是,由于伊丽莎白女王终身未婚,身后无嗣,在她死后却不得不把王位传给了苏格兰国王詹姆士。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女王终身未婚呢?这既不是女王自身有什么“生理原因”,也不是她遭遇过什么“感情危机”,而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以后,英国议会曾多次恳求女王尽早择婿,期望她为王室生养继承人。然而,女王对此一直未置可否。后来,当议会代表团再次恳求女王择婿时,她断然把结婚戒指戴到自己手上,并郑重地说:“我已经献身于一个丈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