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67308
大小:44.3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浅谈过期食品的监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过期食品的监管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1-11-1010:54:42 王宽南英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加强,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如何处理过期食品已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关心。近年来,超市销售过期、变质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笔者结合实际,谈谈对过期食品监管的一些浅见。 一、过期食品“不过期”的潜规则 每种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安全使用期。产品的保质期是指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产品的保质期由生产者提供,标注在限时使用的产品上。在保质期内,产品的生产企业对该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标准或明示担保的质量
2、条件负责,销售者可以放心销售这些产品,消费者可以安全使用。食品过了保质期就意味着可能已经变质,再食用就会危害人体健康。消费者进超市购买食品时,往往会在乎包装袋上的保质期。但很少人知道,包括许多名牌食品在内,保质期等信息都能用简单手段涂改,可以经过特殊处理,使快过期的食品成为永“不过期”食品。目前,常见的一种做法就是,食品生产企业与经销商联手,对即将过期的食品或者滞销食品的生产日期进行篡改,经过特殊处理后的生产日期,甚至连经销商都无法分辨。国内许多大型超市,只要给足上架费,货物到期就退货,修改好日期后又重新上架。对于厂家需要的产品合格证明,生产企业可以对往年的合格报告进行技术伪造。而经销
3、商一般无法分辨报告的真假,也无法核查产品的质量。 二、国家对过期食品的法律规定 对过期食品的监管,我国暂时还没有完整、具体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去年,国务院出台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取代食品卫生法。对过期食品没有规定怎么销毁、谁来监督。《食品安全法》的第二十八条、四十条、八十五条都有关于过期食品的法律条文。但是,除了笼统地说禁止经营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并且要即使清理之外,并没有说明如何进行清理,如何监督。国家质检总局发出了《关于严禁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回收食品作为生产原料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回收食品的范围、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回收食品销毁制度和相关监督做了规定。谁来销毁、谁来监
4、管却没有说清楚。最重要的是,这个《通知》既不是法律也不是行政法规,只有普遍约束力而无法律效率。国家工商总局也曾发布过《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帐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对超过保质期或者腐败、变质、质量不合格等食品,处理情况应如实记录。 三、过期食品监管的对策分析 1、政府部门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数量较多,总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仅对过期食品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法分子造假售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难以发现,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就过期食品监管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定。明确生产者、销售者
5、、执法监管部门在过期食品管理中的责任,从规章制度层面制约生产者、销售者的经营行为,从法律法规层面,为执法部门监管提供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2、加强企业诚信自律建设。当前,食品保质期“失真”问题,正成为食品安全最突出的隐患之一。一些商家借用印刷机械、有毒化学药剂等“道具”,涂改食品保质期如同“变戏法”,真假难辨。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主体,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责任意识。为防止擅自篡改生产日期,对生产企业而言,要推广使用“激光机”打印生产日期,淘汰喷墨、印刷生产日期,对过期食品做出非食用处理。对经销商而言,要严把食品准入关和退货关,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档案,建立食品
6、临过期提示通知、到期食品清理制度等,形成临过期食品管理的正向追溯机制,确保销售合格食品。 3、加大过期食品监管力度。过期食品的生产者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而且还会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制裁。监管部门急需采取“技防”、“人防”结合的措施全力遏制篡改生产日期行为,应禁止过期食品回流厂家,相关损失由超市、厂商共同承担。可借鉴国外做法,引入“第三方机制”,扶持“第三方”企业,将过期食品制成饲料、肥料,或者发酵产生甲烷,作为工业能源。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通过巡查、回访、监督抽查、日常检查等方式,督促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经营者销售过期或者劣质食品的行为,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
7、查处,将生产经营过期或者伪劣食品的企业和个人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开曝光。 4、扩大社会舆论监督渠道。食品安全关系千万家,市场上销售的食品有几千种,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手段越来越隐蔽,而基层监管部门经费紧张,人员力量薄弱,检验检测设备简单,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缺陷。抓好过期食品监管不能政府唱“独角戏”,必须动员社会力量,鼓励揭发食品行业“黑幕”。因此,需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的教育活动,广泛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引导广大生产经营者诚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