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

ID:32567231

大小:70.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2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_第1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_第2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_第3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_第4页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内化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赵兴舒黑格尔认为“道德具有实践性,不能付诸实践的观念,是不能称为道德的观念。”杜威指出“在道德方面,学校德育中最令人遗憾的缺点是:试图在极端缺乏社会精神的环境中,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成员。”他们都希望学校德育从注重具体美德传授中解脱出来,引到解决实际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上去。中学生正处于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正确的指导。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上的高要求,另一方面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低级错

2、误或粗陋的原始品质却频频表现出来,以至在大学里仍需不厌其烦向大学生们进行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否引领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思想基础,已成为新课程紧迫的历史任务。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做了一些尝试。一、走进生活,讲述学生身边的故事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7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

3、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真正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用课本知识指导实际生活,使生活体验与教材知识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我在讲授《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一课时,从政教处挑选了一些学校管理的照片,如保持卫生,保护公物,遵守纪律等正反两方面的图片,

4、引起学生的兴趣,讨论积极热烈。在讲授《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课时,我设计了生活化的情景:我们周末要去郊游,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应准备哪些物品,你想到哪里去买?买东西的时候应应注意什么?开发票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商家不配合,你打算怎么做?同学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发言,并就解决措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消费者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合法权益受损时,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再如在教学“环境问题”时,我注意结合本市本地实际环境情况的资料,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问题,理解环境问题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因为选

5、择了合适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建构的积极性。这就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怎么样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开展认真的思考,寻找符合社会规范的方法。而且唤醒了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了厚实的精神底色。7二.设置情景,激发感情,以情育德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这是道德观念、原则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有情感的主体;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因素。从情感教育的角度而言,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而进行的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感染的过程,是教师对学

6、生的道德情感实施定向培养的过程。第一,在开课揭题时,借助必要的手段,配合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关注于情感引发课题。我在讲授《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一课时正好即将到元旦,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贺卡,播放歌曲,然后问学生:我们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得到很多人的关心,帮助,新年快到了,你准备送给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什么样的祝福呢?学生正好课下正在准备贺卡及祝福语,大家发言踊跃。我又问:你觉得这些祝福全能变成现实吗?为什么?学生不仅想到了生活中难免有挫折,而且找到了挫折的原因。在情景设计上要求教师配合课题导入,精心设计片断,以图建立教学主题与学生实际的关联点,使教学内容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

7、第二,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种自觉的、概括的、稳定的情感体验。经过多次证明这种体验、认识是正确的,才能将其内化为观念或形成态度,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道德素质。我在《法律保护我们的财产权、7继承权》时,用了一段周先生遇到医院的自动取款机自动出钱,他又送钱给失主的视频,并且配合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