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宿洞霄宫》赏析

林逋《宿洞霄宫》赏析

ID:32565020

大小:50.3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林逋《宿洞霄宫》赏析_第1页
林逋《宿洞霄宫》赏析_第2页
林逋《宿洞霄宫》赏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林逋《宿洞霄宫》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林逋《宿洞霄宫》赏析梅妻鹤子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秋天的大涤山如此之大,美景看也看不完;我的秋思也无边无际。碧绿的涧水漂流着落下的红叶,青翠的山林点缀着白云。阴凉的所在,一只鸟儿轻轻飞来栖息;落日的时分,蝉儿还在胡乱鸣叫。此夜,有谁在枕上听芭蕉雨呢?  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孤山,经常驾小舟出游。每逢客人来了,林逋叫门童放鹤,林逋见鹤就驾船归来。林逋终生不仕不娶,只喜欢种梅花和养鹤,自称

2、“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大涤洞,是著名的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被誉为羽化成仙之佳境,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洞霄宫。宋朝大臣退休,常挂个“提举洞霄宫”的闲职,可见洞霄宫的名气。林逋是杭州西湖孤山的隐士,到余杭县大涤洞游览,就写下《宿洞霄宫》这首诗。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秋天的大涤山如此之大,美景看也看不完;我的秋思也无边无际。首联是对整个环境和诗人心境的概括。洞霄宫建在大涤山上,诗人就先从山写起。“不可尽”说明山之大,“秋”是时令。“秋

3、思亦无垠”是诗人自己的心境。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碧绿的涧水漂流着落下的红叶,青翠的山林点缀着白云。第二联进入具体写景,色彩绚丽,碧、红、青、白,色彩对比强烈,明亮而绚烂,充满了生机,一动一静,涧水在奔流,树叶有点染。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阴凉的所在,一只鸟儿轻轻飞来栖息;落日的时分,蝉儿还在胡乱鸣叫。第三联也具体写景,但是与上联不同,上联写得绚烂明亮,着重安排景物,第三联交代时间是在黄昏时分。上联声音清冷,本联声音噪闹。所以两联重点不同,但是对仗工整,下字准确,同样能看出作者细密的文字功

4、夫。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此夜,有谁在枕上听芭蕉雨呢?最后一联点出了诗题目《宿洞霄宫》。诗人打算在山中过夜,不过还未到就寝的时候。然而他已经想到枕上的情景了:洞霄宫种了许多芭蕉,看天气又快要下雨了,那雨打芭蕉的声音,一定是很有韵味的。那么,谁能在枕上听这雨打芭蕉的声音呢?诗人故意由此一问,除了诗人自己之外,不晓得同听此声音的还有哪些?  林逋的《宿洞霄宫》诗由日至暮、由暮至夜,写洞霄宫周遭的清幽。由日至暮,以所见着墨;秋夜静宿,则以所闻入诗。有景亦复有声,毫不凝滞。其问芭蕉夜雨何人从枕上闻得,尤

5、其增浓了氛围的清幽。  《宿洞霄宫》诗写景抒情明净美丽而轻盈活泼:第一联由山之大引出思之无垠;第二联写碧涧红叶,青林白云,有流水有飞鸟,写出秋容之鲜艳动感,毫无枯淡之色;第三联对仗工整,写景明净简淡;尾联遐思悠悠,意境优美,空山寂静,一切皆在不言中。3关于“梅妻鹤子”的故事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典出——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

6、.人事。后比喻清高或隐居时也作:梅鹤因缘、妻梅子鹤。关于“梅妻鹤子”佳话的传说文/梅村  凡梅界人士都知道杭州有许多赏梅胜地,而且知道杭州西湖的小孤山有许多梅花,那里有放鹤亭及林和靖先生墓,北宋时代的著名诗人林逋(即林和靖)就长眠在那里。当年他在此植梅,写过不少咏梅佳句,还因“梅妻鹤子”的佳话传说而闻名古今。  据史料记载,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

7、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梅妻鹤子”的故事,就连我们现在的辞书——《辞海》关于“梅妻鹤子”条目也是这样记载的:  “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其实,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8、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首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其中“疏影”“暗香”两句,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从此以后,咏梅之风日盛,如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苏轼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随着宋代咏梅风气的盛行,林逋之名与孤山梅花在文坛上也热了起来,出现了:“明月孤山处士家”(陶宗仪诗),“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