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ID:32561055

大小:57.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_第1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_第2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本文从信用风的险的概念及信用风险管理原则入手,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管理五级分类法风险控制制度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它是现代经济体,特别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所有金融机构都面临着不断增加的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的准确度量和合理管理,从微观上讲有利于经济体经营的安

2、全,从宏观上讲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对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信用风险的概念及发展信用风险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在传统意义上,损失被理解为只有当违约实际发生时才会产生,因此,信用风险又被称为违约风险。然而,随着现代风险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这一定义已经不能充分反映现代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性质和特点。从当今组合投资的角度出发,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不仅会因为交易对手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可能性的变化也会给组合带来损失。一方面,一些影响交易

3、对手信用水平的事件的发生,如信用等级被降低、投资失败、盈利下降、融资渠道枯竭等,其所发行的债券或股票就会跌价,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另一方面,现代风险衡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贷款等流动性差的金融产品的价值能得到更恰当和及时的衡量,上述信用事件的发生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可以及时地在资产估价中得到反映。如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也会随时影响贷款人资产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违约实际发生的时刻。因此,现代意义上信用风险应包括由交易对手直接违约和交易对手违约可能性变化而给投资组合造成损失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风险

4、管理体制存在缺陷1、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不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显著的体制性根源。首先,审贷分离模式下,信贷人员负责对贷款的调查评级,审批人不与客户见面,无法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材料,信贷人员可能会对材料进行粉饰,从而对审批造成误导。其次,责任人制度得不到落实。在贷款的调查、审批、决策各个环节中责任不明确,不良贷款形成后对责任的认定只体现于形式,对责任人处理过轻,不能起到警示作用。再次,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使风险制度难以落实。绩效考核一般以利润、资产负债规模等指标为依据,没有对预期损失加以考虑。收益与风险不挂钩,导致出现忽视信贷

5、风险、片面追求高效益的短期行为,风险制度难以落实。最后,我国的商业银行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地方政府对银行的信贷资金也有一定的左右能力,这就影响了银行的信贷决策。2、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并不健全第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的最大特征是纵向式的。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以分行为经营单位的体制,它致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也都是横向的。第二,尚未形成正确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决定了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管理的行为模式,它渗透到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普及到银行内的各个员工,在商业银行经

6、营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多数工作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信用风险管理理论陈旧,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业务的高速发展及风险环境复杂的需要。    (二)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普遍质量较低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系统开发上缺乏前瞻性和不连续性,造成信息之间冗余,数据之间的一致性较差。基础数据的不统一和准确性不足严重阻滞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这使得即使是简单的分析工具也由于一些数据的质量问题,导致分析的结果缺乏可信度,从而无法建立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无法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到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管理中去

7、。    (三)五级分类制度存在较大的问题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提出:“银行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将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银行监管者需要了解这些风险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风险。”从2004年1月1日开始,按中国银监会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但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制度缺陷和操作局限性。1、由于认识存在差别,我国实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基本没有达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一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比较

8、落后,先进的风险量化模型没有普遍运用;二是缺乏为银行建立风险计量和管理系统所必需的数据积累;三是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数量指标尚未引入;四是贷款风险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