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58994
大小:388.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2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理试题缺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出题人:陈伟考生注意事项:⒈考试时间90分钟。⒉请用2B铅笔将答案分别涂在答题卡上,记得涂上科目代号。历史部分单项选择题(40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设计的台词应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2.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提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A.政治思想的贡献B
2、.伦理道德的贡献C.哲学思想的贡献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3.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A.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 D.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4.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在①鼓吹”天人感应”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④强调”大一统”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儒学主张是A.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B.重视实践对真理的
3、检验作用C.用用心去体会真理的存在D.要”存天理,灭人欲”6.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B.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抨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8.黄宗羲在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
4、工商皆本”的进步思想。这一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宋明理学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专制主义统治的强化9.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10.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11.欣赏右边这幅名画,它的产生主要反映了A.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B.人
5、文主义的时代精神C.反对基督教的宗教活动D.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C.人和世界被发现D.基督教统治世界13.18世纪法国的一位思想家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写道: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约束,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这位思想家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康德D.卢梭1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1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用树肤、麻头及弊布、
6、渔网以为纸。”为这一转变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司马迁 B.董仲舒 C.蔡伦 D.毕昇16.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错误的是 A.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B.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C.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D.文学形式落后到先进17.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A B C D18.英国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
7、界》中写道:“近代力学体系的全部发展过程刚好占了两个世纪。它从伽利略开始,到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止。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找到了正确的思维道路。”“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是指A.指出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错误B.建立注重实验和数学化的研究方法C.指出了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D.认为时间和空间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19.下列科学家中,最早提出生物进化思想观点的是A.施莱登B.施旺C.达尔文D.拉马克20.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在发电机的理论奠基、发电机制造、电器发明等三个关键环节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依次是A.法拉第---西门
8、子---爱迪生B.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C.瓦特—莱特兄弟—史蒂芬孙D.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21.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是A.林则徐、魏源等人B.康有为、梁启超等人C.李鸿章、张之洞等人D.慈禧、光绪等人2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