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57479
大小:59.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2
《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姜禄兴文章中心来源:李家小学点击数:8595更新时间:2005-9-26[内容提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现状及提出三方面的对策研究:1:围绕“重点”设计问题;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3: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设计问题。同时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法。并提出了两点思考。[关键词]:课堂提问设计问题一:问题的提出(1):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活动的着眼点是要改
2、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重心在与于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识结构,它重视学生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视教学过程中有关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知识结构的更新。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数学。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2):时代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腾飞,都对学校教育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应具有自我获取、更新知识能力的创
3、造人才。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课堂提问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3):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不良的表现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进入竞技状态,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反思我们的教学,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a: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b: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
4、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c: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d:课堂上大多数是教师,学生大,缺少学生问,教师答的场面。为此,分析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特点,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必须解决课堂提问中存在不良的现象。针对上述现象,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作出了如下几方面的探讨与实践:二: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有意识为他们
5、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顶峰。特别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中提出了“数学课堂提问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一):围绕“重点”设计问题在小学数学每课教学中都有重点,重点是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的内容,因此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重点的内容、词语设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从而保持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学生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围绕“重点”设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通过“模糊点”设计问题。在小学数学教
6、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想混淆的知识,对这些模糊点必须予以澄清。而设计恰当的问题进行提问,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可设计对比问题使学生在比较中分清是非,也可以设计归谬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不自觉地一步步陷入明显的谬误之后再帮助分析失误指出。如教学“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列表比较一下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模糊点进行设问,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2:抓“盲点”设计问题。所谓“盲点”是在正常思维中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实际运用中又往
7、往会影响学生正确思维的问题。盲点一般不被人注意,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一道学生自己发现盲点。如教学“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当学生明白“质数、合数”的概念后,我提问学生“1”是什么数?部分学生很快回答“1”是质数。这是我设问:“1”除了它本身有没有别的约数?学生很快就判断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就把学生容易忽视的盲点抠了出来。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的广度。3:抓“发散点”设计问题。发散性设问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正面和反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
8、知识的方法,思维的方向由一点发散出去,不断扩至各种渠道、各个侧面、各个角度,以求问题的灵活解决。例如: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如果教师把这一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接受,但只是机械地理解。而利用发散性思维,效果就大不一样。()÷9=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