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56012
大小:121.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2
《学法指导课程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法指导》课程方案一、目的和依据真如与五中学生的生源是成绩位于普陀区中等偏下的初中、小学毕业生。他们的读书习惯与态度呈现两种特点:一为平时笃悠悠,考试拼一下,成绩中不溜秋混过关;一为努力读书不见起色。初高中的课程内容与难度均高小学于初中,致使不少学生对学习流露出畏难的情绪。受升学压力的影响,为了让学生能考出像样的分数。老师们带领学生在题海遨游,有些教师迷失在题海中,忘记了学科本身的特点。学校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人人都知道“綬之以渔远甚于受之以鱼”的道理,“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理念的实
2、施,还是需要相应的方法支撑。没有科学的学法来帮助学生,仅仅是口头要求学生“努力、努力再努力”都是“纸上谈兵”,不能真正解学生渴望提高学习成绩之渴。学校教师有责任从学科角度,从学习方法角度,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特点,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学会学习,真正实践终身学习。二、课程的总体目标。1、针对衔接年级的学生适应中学学习,尽快了解中学学习特点,进而掌握科学的学法,提高学习效果而开设。2、针对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的特点,将学习方法隐含的因素显性化,在教师的帮助下,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法,
3、提高学习效果(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法指导”拓展课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更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毅力,有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好学上进的心态。(二)知识技能目标1.初步知道中学各学科的特点、学习内容、学习体系的排列原则。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必须具备的能力,比如理解力、读书能力、记忆能力、概括能力等。3.在教会学生预习、复习、记笔记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过程与方法1.做到课内外结合。课内活动以方法介绍,活动体验为主,课外以监督考察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习惯。82.做到思维与
4、活动相结合。思维即帮助学生由浅入深思考,有条有理地思考,进而去发现分析自己学习不进步的原因,并能结合教师给予的方法,改进学法。故事讲解与活动体验,从中体会到正确学法的重要性。(四)情感技能价值观1.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方法,进而养成学习习惯2.在故事中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获得教益,拓宽视野,获得有益的方法。二.课程的原则(一)学习选材原则1.趣味性原则。通过故事吸引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循序渐进,寓教于乐。2.科学性原则。通过主题式活动,让学生知晓高中学习的特点,并
5、进而愿意尝试有关的学习方法。(二)教师指导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由于“故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围绕着故事让学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能够主动实践有关的方法。因此教师所编辑与选择的故事要适用性强,要贴近学生的需求,要让学生感受这些事情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我经常遇见的或者是身边发生的事情。2.启发性原则。本课程是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3.短与长统一的原则。在本课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评价者;课堂的学习,只是体会到方法的
6、重要性及其有用性,科学的学法有效,还需要时间的磨砺。因此教师要设计出相应的学习表格,以监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支撑,难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三.课程内容第一学期: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给与方法的指导,并督促学生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暂定内容纲要如下:节数内容暂定主讲教师暂定1目标与计划的制定苏长虹2如何记课堂笔记陈哲3错题本石生俊4我是课堂的小主人——学会听课王红霞85文科的记忆法石丽洁6复习从整理知识开始陈均7读书笔记薛燕8观察陈均第二学期:教师重在研究本学科的特点,给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建议。(
7、暂定)节数题目教师1尽快适应高中学习2快速阅读3轻松背诗文4物理预习5物理复习6巧记化学公式7实验很重要8图形数学9数学概念的理解10英语听力是这样培养的11巧记英语单词12加加减减发明法13思维导图14测验具体内容在教师活动的商议中不断完善。第一学期的18周商议下学期的纲要,并确定有关指导教师。科学学法指导备课样表主讲教师姓名课时教学材料授课时间授课对象本学法目标或意图(写2—4点:全面、适当、清晰;涉及目标的三大领域)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重点明确,按从易到难排序;涉及选择那些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活动;附件的故
8、事要详细)8实施建议(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游戏的操作方式要明确,要有相应的评价指标)评价建议(主要是对学生运用方法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等。本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设)四.实施方法在实施本课程中要突出体现两个结合:1.学科课程与本课程相结合,使本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