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与子君的形象对比

娜拉与子君的形象对比

ID:32555653

大小:61.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2

娜拉与子君的形象对比_第1页
娜拉与子君的形象对比_第2页
娜拉与子君的形象对比_第3页
娜拉与子君的形象对比_第4页
娜拉与子君的形象对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娜拉与子君的形象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比较文学作业娜拉与子君的形象比较07中文二班舒颖学号:07050191147亨利克.易卜生(1828年3月20日——1906年5月23日)是有世界声誉的挪威剧作家,欧洲近代剧的创始人,他的剧作以思想性的深刻著称,在一八七九年他写出了著名的《玩偶之家》,进一步揭露了资产阶级婚姻的虚伪,塑造了一个叛逆女性娜拉的形象,歌颂了妇女的解放。而这一著作于一九一八年由中国《新青年》杂志,以专号形式译载传入中国,对中国当时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斗争起了不小的作用。当时中国革命的战斗先锋——鲁迅就颇受其影响,他在当时的一次演说中就径直题为《娜拉走后怎样》,并同时于

2、一九二六年又发表了《伤逝》,塑造了一个中国式的娜拉——子君。《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有关爱情的小说,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子君明显带有娜拉的影子,然而她们更多的是不同点,子君并不是另一个娜拉的再现。“娜拉”这一形象的出现更是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一股妇女解放的清风。鲁迅先生可以说也是易卜生的忠实读者之一,他对易卜生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尤为推崇,认为那是“力抗时俗,示主观倾向之极致”。    一. 从作者的态度来看7易卜生对娜拉这一想象是赞扬的、喜爱的,《玩偶之家》基本上是一部以娜拉为主角的戏,其它角色都只是她的陪衬,有挪威评论家曾经写道“我们马上就发现,易卜生是多么喜爱她。除

3、培尔·金特外,在他全部的人物画廊中,没有任何人物像她这样,哪怕近似也好,描写得如此可爱”。相比之下,鲁迅对子君,有同情,有希望,但绝谈不上是赞美或喜爱,子君更多地被塑造为一个有思想局限,盲目地投入爱情但又流于生活琐事的女子形象,或者可以这样说罢,子君这一形象是鲁迅对“娜拉”的一种理性思考,他在用子君的经历告诉别人:不要一味地只看到娜拉身上的叛逆和勇气,而应该认清楚现实的严峻就是个性的解放终究离不开社会的解放,追求到了自由的爱情后还需要走更坚实的道路,而不是把眼光停留在两个人的甜蜜与安宁中,这样就会无法抵御社会的经济压力,爱情也就随之失去了附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鲁迅曾写

4、过一篇《娜拉出走以后》,他认为娜拉出走后只可能有两条路,一是堕落,二是回来。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个没有经济独立能力的女子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婚姻和爱情上的平等是必须建立在经济平等的基础上的。所以在《伤逝》中才会有“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样的寓言,注意,不仅仅是活着,而是生活着,生活的概念要比活着的概念大得多了,生活着不仅要求活着,还包括了你有足够融入社会的能力,你有独立的思想等各方面的内涵,如果像涓生和子君那样“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那结果不是爱毁灭人,就是人毁灭爱。   二.从两国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来看7十九世纪后期的挪威已经是

5、一个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的独立国家,文学上也有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妇女解放等进步思想也逐渐得到普遍传播,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可以说是应运而生,易卜生用它的戏剧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宗教道德的不和理之处的关注,欧洲社会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的思想都比较先进和开放,所以社会对娜拉那种带点孩子似的天真,敢爱敢恨的性格和行为都能够接受甚至赞赏。在《札记》中,易朴生谈到娜拉为救丈夫的命而伪造签名,丈夫却为了个人利益而不予谅解的事时,有一段重要的话:“其一,世界上有两种精神的法律,两种良心,一种是妇女的,一种是男人的,彼此各不相同。男女双方并不了解彼此,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用男

6、人的法律来判断妇女,好像她们不是女人,而是一个男人;其二,在今天的社会里,妇女无法保持自己原来的面貌,因为这个社会纯粹是男权的社会,一切都由男人制定,现行的裁判制度总是从男性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问题。”而在当时的中国来说,形势就不容乐7观了,如果说欧洲社会的问题在于怎样使自己的花园长得更茂盛更有秩序,那么中国则还面临着怎么才能拿回自己花园的管理权—在那个花园还未被毁灭殆尽之前—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热情和勇气,更重要的是积极有效的行动,是振聋发馈的号召。“娜拉在亨利·易卜生的心目中就是梦,是以最早的和温柔、天真以脆弱的形式出现的——关于奇迹的梦。”娜拉代

7、表着人们对社会的一种美好期待和憧憬,而子君是半殖半封的中国社会中无数个有着梦想的女性代表,她们受过五四新思想的影响,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萌芽,甚至有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深刻的认识,然而,在残酷的显示生活面前她们的抗争是如此不堪一击,就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颠扑不破的真理一般,美好的设想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条件的话,终究只是个令人绝望沮丧的空想。鲁迅用《伤逝》想我们回答了《玩偶之家》没有回家的问题,要取得妇女解放,要减少法律,道德的不合理,只有想旧势力作“韧性”斗争。总之,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