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49843
大小:86.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1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1.起指代作用,如之、其、何;2.起组合作用,如以、于、为;3.起连接作用,如而、则、乃;4.起语助作用,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于、以、其、而。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
2、: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例: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7、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8、音节助词,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日似瞑,意暇甚。③怅恨久之。9.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0、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到。例:吾欲之
3、南海。(注:此处作实词)于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原因等。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在) ②舜发于畎亩之中。③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从)2、表示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向)4、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例:则人之食于虎也。(《说虎》)5、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或不译。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6
4、、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①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屠惧,投以骨。②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③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凭借。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②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③依靠。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因为;后一个“以”表目的,来)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例:A.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杀之以应陈涉。C.无从致书以观。②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例: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B.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③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例:A.俯身倾耳以请
6、。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例: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此处作实词)其1、作人称代词,代人或物,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它)2、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译为:他的,他们的。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3、作人称代词,代物,作定语。译为:它的,它们的。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这(种)。例:专其利三世也。(《捕
7、蛇者说》)5、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狼》)6、作指示代词,远指。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7、作副词,常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等。译为:恐怕,大概,难道,可要,怎么,或不译。例:①其恕乎?(大概)②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不译)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④安陵君其许寡人!(可译为“可要”)而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①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②表示顺承关
8、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③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④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