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产业梦醒在开始的地方(baidu)

再生产业梦醒在开始的地方(baidu)

ID:32548779

大小:70.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1

再生产业梦醒在开始的地方(baidu)_第1页
再生产业梦醒在开始的地方(baidu)_第2页
再生产业梦醒在开始的地方(baidu)_第3页
资源描述:

《再生产业梦醒在开始的地方(baidu)》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梦醒在开始的地方》梦醒在开始的地方——再生产业从风雨迷茫中一路走来(3553字)资源再生、循环经济在今天可谓风光无限:国家大力提倡,企业增加重视,再生产业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但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后二十年的时间里,资源再生还是一个没有独立构成的行业,从业人员也往往因为每天与“破烂”为伍而被人看不起。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的国家曾经建立了一个令外国人都羡慕不已的完善的、庞大的废旧物资回收与再利用体系。而今,已经成为老一代回收工作者魂牵梦绕的旧体制已经渐渐老去,纵然有几位佝偻老者面对记者深情回忆当年回收大军的壮阔,但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总有一种听“白头宫女说玄宗”的迷茫与隔膜。但是,面

2、对着今天这样如此庞大的生产和消费洪流,面对着日益涌流的再生资源巨大潜在财富,各界人士都在思索,新的回收利用体系又在哪里呢?“那时候什么废品都可以卖。”一位与共和国同龄的普通北京市民李阿姨意味深长地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物资供应并不充裕,正因如此人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资料。“破烂换洋火,破烂换洋火”每每听到胡同中响起这样的吆喝声,还在上小学的小李就会拿出平日攒下来穿坏的塑料凉鞋底子、碎玻璃、破铜盆、破铝盆卖给走街串巷的“收破烂的”,换来洋火(火柴)。公私合营前还没有废品回收站,收废品的人都是走街串巷的小生意人,卖废品得来的也不是钱,而是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比如火柴

3、。新中国最初的物资回收系统就是由这些每天活跃在胡同中,靠吆喝做买卖的小生意人构成的。公私合营后,个体回收者被国营物资回收公司取代。牙膏皮铝制的3分钱一个,铁的1分钱一个,姑娘剪下来的大辫子一尺长以上的能卖到1块多钱,碎玻璃,废塑料,连吃剩的猪骨头、羊骨头都可以卖。回收种类相比以前丰富了,管理也规范了。每周有一天,回收公司的人会骑着三轮车到“街道”(居委会办公地)收废品。因为父母都是双职工自己又是长女,已经上中学的小李掌管着家里的日常生活。她碰到可以卖的废品就攒下来,慢慢攒多了,等回收公司的人来了再一起卖掉。换回的钱可以贴补家用。这就是六十年代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庞大、种类繁多但却有条不紊、

4、配置合理。到了七十年代小李被分配到工厂。生产中产生的边角料和可再利用的废料数量不小,与社区的废品回收方式一样,当攒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工厂就会有人给回收公司打电话,回收公司主动上门来收购。那个时候原料分配和废料回收同等重要,上级分配多少原料就生产多少产品,产生多少边角料、可利用的废料也都如数回收,很少有浪费现象。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还有一些现在看来都经典的废旧物资再利用的创意。还记得以前工厂普遍使用的那种绿皮暖壶么?那就是废物利用的杰作。一整张的薄铁片,将所需形状的零件抠下之后就成为了不能利用的3《梦醒在开始的地方》新废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角料,再利用需要重新溶化锻轧。充满创意的劳动者将其

5、切割成小块,刷上绿漆,制成暖壶皮,既避免了浪费,又节省了再熔炼所需的能源。六七十年代很多工业生产丢弃的边角料都成了日常生活用品的一般材料,而这绿皮暖壶只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广播电视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时光荏苒,长辈们眼中的小李已经成长为孩子们眼中的李阿姨。1984年之后,渐渐的国营回收站的人不再定期来‘街道’了,李阿姨也图方便把废品都卖给了个体户。三十年前走街串巷“收破烂的”又回来了。个体户回收价格高,直接到家收购,十分方便。回收公司则是“门庭冷落车马稀”,逐渐失去了市场。从这一点点小变化开始,旧的物资回收体制开始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也

6、就是那个时候,年轻的王景连成为了一个国营回收公司的回收员。王景连,山东金升有色金属集团董事长。全国民营企业家中的翘楚。他的企业位列全国民营五百强之内。一台地磅,几间破库房,用灰色螺纹铁条焊成的大门永远是半开着的。这样的情景不知您是否熟悉,这就是那时候物资回收公司的真实速写。八十年代初,刚刚参加工作的王景连,进入了的国营回收公司,成为了一个天天围着废铜烂铁打转转的“破烂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回收系统是等人将废品送上门,根本不愁没有废品收。但此时市场经济的大潮翻卷而至,旧有的回收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已被个体回收经营者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依靠回收物资为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脚步也迈得越发艰难。经济变革

7、冲击着固有的物资回收体制,也冲击着王景连的思想。不甘心、不满足的他在1993年下海创业,承包下一个面临倒闭的小铜厂。国有变成了民营,回收员当上了小老板。摆脱了体制的层层束缚,王景连和他的企业发展飞快。到1999年,王景连的企业果断做出改变,引进北京铜厂的德国克虏伯连铸连扎设备。这套德国设备在北京铜厂并没有充分展示他的能力就跟着计划经济体制一起躺进了库房。封存已久的“大家伙”重新在临沂这个鲁南革命老区,在民营企业中,重新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