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悲剧美学

《红楼梦》的悲剧美学

ID:32538707

大小:77.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1

《红楼梦》的悲剧美学_第1页
《红楼梦》的悲剧美学_第2页
《红楼梦》的悲剧美学_第3页
《红楼梦》的悲剧美学_第4页
《红楼梦》的悲剧美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楼梦》的悲剧美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节《红楼梦》的悲剧美学《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艺后期的一部伟大杰作,以小说的方式,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丰富成果,作了一次精妙而辉煌的艺术总结,同时更表现出无比深邃而奇美的创新伟力,因而犹如一棵扎根沃土而昂首天外的极巅之松,耸立在中国古典美学的绝顶,向世界展示中国古典小说的独特风采和无穷魅力。《红楼梦》丰富的美学宝藏,前人已经做过不少挖掘的工作,今人和后人还将不断挖掘下去。在此,我们从悲剧美学的角度略作探讨,勾勒出几个主要的方面。一、《红楼梦》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艺关于虚实关系的美学理论和丰富实践成果,把工笔和写意结合起来,既传真写实,又造奇设幻,把极现实的生活内容与极虚幻的隐

2、喻象征套叠起来,形成多层面的小说美学空间,极深刻极耐人品味地表达了作品多重变奏的悲剧主题。《红楼梦》是传真写实的。这一点,不仅可以和《西游》、《封神》的幻想领域的神魔世界,《三国》《水浒》历史时空中的英雄传奇世界划清界限,也可以同一团黑雾笼罩的写丑小说《金瓶梅》区分开来。《红楼梦》真正走进了生活,而且走进了人的心灵,走进了真善美与假恶丑交织并存的现实,因而能够生动具体而准确地描画人的真面和生活的真相。荣府、宁府多少有点曹家的影子,《红楼梦》也多少有些自写家事自述生平的味道,染着“自叙传”的显明色彩。说《红楼梦》是一部染着“自叙传”色彩的作品,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传大的小说。相反

3、,从写历史到写现实,从写幻想到写凡尘,从写别家到写自家,从写他人到写自己,这是小说美学的一个巨大进步,因为作家最熟悉的还是自己家庭,作家最了解的还是自己的心灵。可以说,自写家事自述生平是作家走进真实生活空间的必然起点,是作品真实性的重要源泉。如果没有自己家庭家族近百年的盛衰悲剧,和自己在悲惨人生际遇中的切身感受,很难设想《红楼梦》的产生。除了大情节走向上,贾府的兴衰符合曹家百年盛衰的历史,作者还特地虚设一个江南甄家的存在,以谐音的方式来影射“假”家与“真”家的关系,并不失时机地点出曹家家史上最重要的一些事迹,如第十六回就借元春省亲而让人们回忆当年贾府在江南的豪华,并提到“江南

4、甄家”“接驾四次”的殊荣。甲戍本于此评曰:“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第十三回写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凤姐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树倒猢狲散”是曹寅在曹家极盛期对家族未来悲剧命运的不祥预感,因而常挂在嘴边成了口头禅。见族《隋村得天独厚生遗集》卷六《病中杂赋》之八的诗注:“曹楝亭公时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甲戍本此处的批语也证实了这一点:“‘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卅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曹雪芹把祖父的口

5、头禅写入作品,显然寄托了他对如烟如梦的往事的回忆和对家族悲剧的沉痛反思。必须加以区分的是,说《红楼梦》染着明显的“自叙传”色彩,并不是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并且也不能说《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为《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及其活动背景与曹家仔细比较起来,其差异性远远超过了类同性,已经不能说贾府是照曹家的样儿描画的了。作者决无拘泥家史之意,而是从家事己事出发,大踏步地向生活空间的广度和人类历史的深度掘进,所描写的已经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和生活,所总结的已经是封建社会漫长历史的本质规律,所思考的已经是人类共同面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种种问题,而且,已经是一个根本不能与

6、真人真事一一对号入座的虚构的艺术世界。作品在这一层次上所获得的真实性,已经是生活本质的真实性。我们知道,曹家虽然也曾富贵豪奢,但无论如何还是皇室的包衣,奴才身份变不了,而且是从内臣侍卫发迹,江宁织造府做的也还是给皇室服务的工作。《红楼梦》中的贾府却是一个以军功起家,诰封了最高爵位,又与贵族姻亲荣辱相共,形成极大势力,且有皇亲国戚作后台的富贵豪门,非曹家所能比拟。曹雪芹显然更主要地是取材于满清贵族社会,意在通过描写上层旗人的腐朽生活,预示其没落的命运和这个腐败社会终将崩溃的深刻危机,这比仅仅写一个曹家的衰败,其悲剧意义要深远广大得多。从传真写实方面加以总结,《红楼梦》含有家事已

7、事又超越家事己事,似“自传”又根本不是自传,在仿佛“家族史”但更是社会史的两个层次上,表达了极现实的悲剧性生活内容。《红楼梦》又有极虚幻的描写。作者一开篇就用一个神话的套子,把这个本来极真实的故事套了进去。说这故事是女娲补天因不堪使用而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变成美玉以后幻入红尘的一段经历。宝玉正是衔着这块美玉降生人世,来体验人世的欢乐与空幻,即所谓“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则这个顽石—美玉—顽石的变幻复归过程,包含着对于人生的无可奈何的悲哀,隐喻了作品的悲剧主题,而且石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