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知识概要

马克思知识概要

ID:32533489

大小:62.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1

马克思知识概要_第1页
马克思知识概要_第2页
马克思知识概要_第3页
马克思知识概要_第4页
马克思知识概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知识概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绪论1、多选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2、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空想社会主义)3、多选空想社会主义三大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剩余价值学说(属于政治经济哲学)科学空想社会主义在这两个基础上产生第一章1、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分为两个方面: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根据第二个方面,哲学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3、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如:辩证法)和主观唯心主义(如:形而上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坦;心诚则灵)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柏拉图(理念世界)黑格尔(绝对理念)中国的神创说:上帝是第一性4、古代唯物主义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5、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6、多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

3、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基了理论基础7、选择: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8、单选物质和运动关系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9、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0、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辨析: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原因/两者的关

4、系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了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重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他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5、结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12、单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1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基本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重点)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4

6、、单选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15、论述如:中西方文化比较答:13(第四点一定要)+14+分析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6、通过例子来联系量变和质变P48-4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量变引起质变)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事物的发展有其困难和曲折,要有一定的信心)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取代旧事物)17、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18、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9、单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

7、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20、有关“意识的能动性”的辨析题答:对/错+18+自己的看法(有关自然或社会的)+意识能动作用(三性+两个指导,即: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总结:19第二章1、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66第一~~第四2、多选:两条认识路线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3、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表象4、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5、多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关系1)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感性

8、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总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