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23855
大小:5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0
《姜子牙与古吕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姜子牙与古吕国 南阳山川秀丽,物产丰饶,自古就是华夏仙人聚居的地方。至少在公园前两千多年虞夏时代就有了文学记载的历史。独特优越的地理环境与丰厚的历史文化孕育出无数历史人物。当代,被南阳人公认的“五圣”(姜子牙、范蠡、张衡、张仲景、诸葛亮)更是南阳历史天空中的明亮星辰。 “五圣”之中,吕尚(姜子牙)出现最早。吕尚祖籍吕国,吕国建于虞夏之际(约公园前2178年之前),是南阳最早出现的封国。吕国历经夏、商两个朝代,至周初仍袭旧封,之后南阳才先后建立了申、谢、鄂、鄫诸封国。正因为吕国封国最早,遗留文献较少,加上文字的舛错,治所的更迭变迁,所以它在古代南阳的具体地理位置至今没有确定,属于吕国的吕尚(
2、姜子牙)的家乡籍贯,今年也有争议。以上二者成为南阳人等待解决的课题。本人就是在经过历史文献的考证和地下文物的作证后对以上两个问题作出的慎重回答,并同时论及吕国的有关人物与文化。一、吕国的历史“吕”是象形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吕,脊骨也”。然后说舜帝时伯夷为禹心吕之臣,所以封为吕侯。意指吕国是国家的脊樑骨。伯夷指谁呢?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伯夷是尧舜时大臣,位居决策层的“四岳”之首,史称大岳。后来,伯夷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和大禹先后封于倚帝山(今五垛山)之南,建立侯国,并命名为“吕”,是为吕国之始。吕国自封国后,经夏、商至周代春秋时期(公园前678年)被楚国所灭,在中国上古史中存
3、在了1500多年。对吕国这一段历史有两点说明:一是在南阳盆地的范围内,“吕”是受封最早的侯国,吕所在地域上古名倚帝山,倚帝山的名称与地理位置载于中国最早的地理书《山海经》中。二是吕国经过夏、商、周三代后,吕姓子孙繁衍,周代时,姜姓吕国与周天子多次结为姻亲,所以“吕”的子孙被分封者甚多。这些被分封的子孙都以分封地位新的姓氏,所以遂有齐、许、申、吕等姓氏的出现。战国时著作《国语》就说:“齐、许、申、吕由大姜”。意思是:齐、许、申、吕各姓氏的祖先都源于姜姓。以后,这些姓氏的子孙又衍生出几十个姓氏。根据近年专家的姓氏研究,至今与“姜”有关的姓氏研究,至今与“姜”有关的姓氏已达到一百多个了。二、吕国
4、的地理位置 上文说吕国封地在倚帝山下,即今镇平县境五垛山南面这一地域。吕国及后来在吕国旧址上演戏下来的吕邑、吕城、涅阳所在地地理位置在隋唐以前并无疑问。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左家》中记载:“吕尚先祖,虞夏之际封于吕”,就是说,吕尚的先祖伯夷在大舜时期和夏代被封于“吕”地。“吕”地在哪里呢?裴骃在《史记集解》引徐广注说:“吕在南阳宛县之西也”,即吕国在南阳宛县的西方。司马贞引《地理志》一书说:“申在南阳宛县,申伯国也,吕亦在宛县之西也”,也持吕国在南阳宛县西方的说法。吕国在春秋初期被楚国灭后,楚国于原吕国地建吕邑,后因时代变迁,吕邑又被命名为涅阳、吕城等。《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吕后封其侄吕忿
5、为吕城侯。此吕城所在地即古吕旧址。唐代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引《括地志》注解说:“故吕城在邓州南阳西三十里,吕尚先祖封。”就是说,张守节引用《括地志》确指吕城在南阳县西三十里的地域。《括地志》是唐代皇帝钦命编著的地理权威著作,文字多根据经传,并以南北朝时地理书籍作为佐证,所以其论证确凿,被唐宋人广泛引用。因此,书中张守节所说吕城位置在南阳县西三十里可以作为定论。当时,南阳县治所设立在南阳市卧龙区的潦河镇,现在潦河镇西边三十里就是镇平县境。根据地理坐标与地下文化层遗留,我们确定这个位置应当在现今镇平县侯集镇南的宋小庄,鄂营一带。此外,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名著《水经注》中说:“梅溪经宛(即今潦
6、河镇),梅溪为潦河的古名,所以吕城应当在潦河以西的镇平县境是确切无误的。此外,国学大师钱穆的史学名著《国史大纲》所附《西周封建图》将中国与南阳之西的今镇平境域标示为吕齐,在齐下加括号,内写“太公”二字。此标示明确显示“吕”就是“齐”,就是太公(姜太公)的封地。以图证文,是吕(齐)在镇平境内的极为有力证据。上述以历史文献的考证为依据,确定古吕的具体位置,既是隋唐时期邓州南阳县(今潦河镇)以西三十里的现今镇平县境的宋小庄、鄂营一带。以下再从文物考古的方面论说古吕国在镇平县境的理由。当代考古界公认,一处文化古迹不但要有其文学记载的历史,更重要的还必须有文字相应的地下文物或文化遗留层加以佐证。恰好
7、,以上由古文献确定的古吕遗址方位,今镇平县侯集镇南宋小庄,鄂营一带至今仍留存有惊人的古代文化遗留层,并出土有重要的上古遗留文物。经各级文物工作人员考查,这一地带的文化遗留层仅中心区域周围就长达10多公里,而且深达5—8米,地表上文化遗留物随处可见。在宋小庄的一块菜地里,就发现了从新石器时期至宋代的各种器物残片,而且不缺朝代。仅宋小庄一个庄就有多处硝土坑(文化遗留层)深达三米以上且不见底。当地村民说,他们从清朝起就挖硝土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