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23626
大小:70.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0
《大学生诚信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公德失范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大学生公共道德失范是当前学校生活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有部分大学生目无尊长、惟我独尊,注重自我而非公德,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淡薄,存在着不少违反社会公德准则的思想和行为。突出表现在公共生活领域、公共卫生领域、公共秩序领域、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等领域的行为失范。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2、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令人困惑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为了了解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公德素质,让我们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遵纪守法,自我警醒,自我评估。我们于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五日至五月一日的半个月时间里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对象涉及校内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等。以下为大学生公共道德现状调查问卷:
3、1、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所,你会注意小声说话吗?A.很注意63.6%B.有时会忘记33.3%C.经常忘记0%D.从来不在乎3.03%2、碰到老师会不会主动问好?A.总是29.29%B.熟悉的老师会66.67%C.偶尔会9.09%D.不会1.01%3、上完课或下自习后自己的垃圾会不会带出教室?A.一直是83.96%B.有时会12.26%C.有人提醒会2.83%D.不会0.94%4、离开图书馆的座位时会主动将椅子和取下的书放回原处吗?A.总是会70.19%B.记得时会28.84%C.有人提醒时会0%D.没这个意识0.9
4、6%5、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你会不会主动帮助?A.很主动44.23%B.对亲近的人会43.26%C.对方求助时会11.53%D.不会0.96%6、你在校园里会经常看到过分亲密的情侣吗?A.经常看到33.96%B.有时会看到37.73%C.偶尔看到27.36%D.没看见过0.94%7、上课你会把手机关机或调静音吗?A.一定会83.96%B.重要的课会12.26%C.老师提醒时会1.84%D.经常不会1.89%8、在食堂中是否会自觉排队打饭?A.当然会91.74%B.人少时会7.33%C.有时着急会插队0.92%D.从不会0%
5、9、宿舍中有同学休息时会不会注意保持安静?A.很注意71.02%B.有人提醒时会14.01%C.兴奋时会忘记14.95%D.不会0%10.看见水龙头及厕所中水流不止会主动让其停止吗?A.会84.76%B.心情好的时候会10.48%C.忙的时候会不管4.76%D.不会0%11.看到别人丢失的智能卡你会怎么做?A.尽力找到失主并交还26.92%B.交到失物招领处64.42%C.放到原处不理他7.96%D.占为己有0.96%12.在公车或者街道上看到弱势群体被欺负,你会为其伸张正义吗?A.一定会11.76%B.跟同学一起时会
6、62.09%C.想但不敢24.84%D.感到与自己没关系,所以从来不会1.31%二、你身边的文明现象及不文明现象统计排行文明现象不文明现象下课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礼貌地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主动帮助老师更换扩音设备的电池;体育课热情帮助那些还没掌握动作的同学;自觉保持教室内的安静在图书馆或者自习教室中吃东西、玩电脑;在超市中买东西不自觉排队;有同学从教学楼的窗口爬进爬出;有同学随意将脚印留在教学楼内的墙壁上;有同学穿拖鞋进入教室;在食堂吃完饭后不收拾餐具,也常有剩菜剩饭现象;经常遇到打饭时插队的现象;随意将垃圾扔到垃圾桶
7、外面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淡漠、公德责任不强 2、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公德意识与公德责任心的缺乏 3、在公共秩序领域漠视甚至无视规则的存在4、对公共资源和公共财物毫不珍惜,缺乏应有的公德素养 二、当前大学生公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群体,却缺乏相应的高水准公德素养。这不仅有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现行教育体制和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 1、传统道德教育中“公德”教育的缺失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对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建设下工夫不多。
8、古代一直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这种道德思维把国家社会的一切均寄于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上,忽视了社会体制、环境、公共规则的责任。 2、现行教育制度中“公德”教育的隐性缺失由于应试教育体制条件下,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在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时,均出现了严重背离“全面育人”方向而只片面追求“分数高低”,导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