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A文】比较文学中国学派.ppt

【8A文】比较文学中国学派.ppt

ID:32519905

大小:1.57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2-10

【8A文】比较文学中国学派.ppt_第1页
【8A文】比较文学中国学派.ppt_第2页
【8A文】比较文学中国学派.ppt_第3页
【8A文】比较文学中国学派.ppt_第4页
【8A文】比较文学中国学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8A文】比较文学中国学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学派内容提要1.形成背景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主要观点3.第三阶段学科理论体系4.局限性1.1中国比较文学溯源古代中国境内各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关于文学的比较、筛选和相互影响的研究。魏晋以来印度思想文化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以及当时有关翻译、媒介的论述。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学者开启中国比较文学的序幕。严复王国维:《尼采与叔本华》《红楼梦》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学者自觉地运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外文学并取得显著成绩。鲁迅:《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茅盾:《托尔斯泰与今日之俄罗斯》《俄国近代文学杂谈》《自然主义

2、与中国现代小说》吴宓:《<红楼梦>新谈》1.2比较文学学科在中国确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在中国出现则是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1929年至1931年,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主任、新批评派大师瑞恰兹在清华大学任教,开设了“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两门课。1.3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提出1971年7月中下旬在台湾淡江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会议”上,朱立元、颜元叔、叶维廉、胡辉恒等学者在会议期间提出了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这一学术构想。1976年,古添洪、陈慧桦出版了台湾比较文学论文集《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

3、。编者在该书的序言中明确提出:“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中国学派”。1.4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乐黛云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展透视》中谈到: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是以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编》1979年的出版为标志的。《管锥编》全面、丰富、完整地体现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最广阔、最开放”,最“无法归纳进任何科学或文学研究体系中去”的“边缘学科”的特点。《管锥编》不仅探索了中西文学共同的“诗心”和“文心”,而且在影响研究、阐发研究、科际整合、翻译媒介研究等方面都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

4、开辟了道路。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1977年10月,李达三在《中外文学》6卷5期上发表了一篇宣言式的文章《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宣告了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的建立。李达三(JohnJ.Deeney),1931年出生论著颇丰,其中文著作主要包括《比较文学研究之新方向》(1978年),《中外比较文学研究》(1990年,与刘介民合著)《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1997年,与罗钢合著)。在“中国学派”刚刚起步之际,美国学者李达三起到了启蒙和催生的作用。中国学派拟达成目标:1、在自己本国的文学中,无论是理论方面或实践方面,找出

5、特具“民族性”的东西,加以发扬光大,以充实世界文学。2、推展非西方国家“地区性”的文学运动,同时认为西方文学仅是众多文学表达方式之一而已。3、做一个非西方国家的发言人,同时并不自诩能代表所有其他非西方的国家。4、知己知彼,逐渐构想一些新的文学观念与西方文学观念抗衡。5、消除许多人的傲慢无知的心理。2.1学者致力研究季羡林1982《比较文学译文集》序言:“以我们东方文学基础之雄厚,历史之悠久,我们中国文学在其中更占有独特的地位,只要我们肯努力学习,认真钻研,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必然能建立起来,而且日益发扬光大。”卢康华、孙

6、景尧1984《比较文学导论》:“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以我国的优秀传统与民族特色为立足点与出发点,汲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营养,去努力发展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孙景尧:1943年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博士点带头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译17种,其中《比较文学》、《简明比较文学》等,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及省、直辖市的社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和三等奖远浩一:1988年提出“比较文学是跨文化的文学研究”(载《中国比较文学》

7、1988年第3期)杨周翰:1988年发表题为“比较文学:界定‘中国学派’,危机与前提”(载《中国比较文学通讯》1988年第2期),认为东方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应当成为“中国学派”的特色。此外,国内少数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也应该成为“中国学派”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仅打破比较文学中的欧洲中心论,而且也是东方比较学者责无旁贷的任务。远浩一:1990年发表“关于‘中国学派’”(载《中国比较文学》1990年第1期):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学派”的研究。此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学者就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应的

8、学科理论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讨。刘介民、远浩一、孙景尧、谢天振、陈淳、刘象愚、杜卫等人都对这些问题付出过不少努力。谢天振:1944年出生谢天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翻译理论家.中国第一个从理论上论证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的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论述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学者。他提出的“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与他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