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

ID:32517214

大小:84.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0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_第1页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_第2页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_第3页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_第4页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医学考试www.zhukao.com.cn视频题库押题辅导考试一次过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的知识点很多,本文小张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更为详细的相关知识点,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一、胃脘痛的针灸治疗  【概述】  胃脘痛指胃脘部疼痛而言,其类型甚多。这里仅讨论急性发作,痛势剧烈的胃脘暴痛。现存最早的针灸典籍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及脘痛;《内经》记载的以针灸治疗的心痛病症中,不少属于本证。历代针灸文献中,胃脘痛是主要适应症之一,其中包括胃脘暴痛。  现代医学之急性胃炎、急性胃出血、溃疡穿孔等可参照本证辨治。  【病因病机】  胃脘暴

2、痛,多因外感寒邪,邪犯胃腑,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致胃失通降,气机阻滞,致生疼痛;亦有气滞日久,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则疼痛出血并现。  【辩证分型】  (一)寒邪犯胃  胃脘疼痛,病势急暴,得温熨则减,口不渴、喜热饮,脉弦紧,苔白。  (二)瘀血停滞  胃脘剧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如伤及胃络,可见突然呕血或黑便,脉涩,舌质紫暗。  【治疗】  (一)寒邪犯胃  1.治则:散寒止痛。  2.处方;足三里、中脘、胃俞。  3.方义:胃合足三里,是治胃腑病症之要穴,针此能消散阴寒,通降胃气;中脘胃之募穴,胃俞胃之背输,输募相合,温中州,理气机,止胃痛。9www.z

3、hukao.com.cn权威辅导助您考试一次过医学考试www.zhukao.com.cn视频题库押题辅导考试一次过  4.治法:先在足三里穴区按压得敏感点后刺入,施以气至法导针感向上,如能入腹最佳,再重用泻法;中脘与胃俞平补平泻,针后以艾卷雀啄法灸此两穴。  5.古方辑录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卒心病不可忍,刺任脉上脘一穴……针入八分,先补后泻之,其穴下针;令患人觉针下气行如衮鸡子入腹为度;次针气海二穴,足少明涌泉二穴……如不已,刺手厥阴包络经间使二穴……次针手少阳三焦经支沟二穴,次针足阳明经三里二穴”。  《神应经。心脾胃门》:“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

4、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  (二)瘀血停滞  1.治则:活血化瘀。  2.处方:膈俞、内关、公孙。  3.方义:膈俞,血之会穴,最能活血理血;内关、公孙二穴为父母相配,内关通阴维而系胃,公孙络胃经而属于足太阴,且与“血海”冲脉相联。故三穴配合,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效。“如出现呕血、便血等症,亦可在本方基础上,参照”血证“一节加减治疗。  4.治法:先针内关、公孙,均先泻后补,以泻为主;继针膈俞穴,平补平泻。  5.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三》:“膈俞、治胃脘暴痛”。  《神灸经纶。卷三》:“胃脘痛:膈俞、脾俞、胃俞、内关、阳辅、商丘”。  二、黄疸的

5、针灸治疗  【概述】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黄疸一般分阳黄、阴黄两类。阳黄病程短,病势急,属于急症,其中传变急速,病情更为凶险者,称为急黄。本节着重讨论阳黄。针灸治疗本证。始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一》:“黄疸刺脊中”,并据黄疸的不同症候,分列主治俞穴。《肘后备急方》提出割舌下血脉治疗“急黄”。古人对本证救治十分重视,孙思邈在列举各种针灸药物之法后,指出:“黄疸之为病,若不急救多致于处,所以具述古今汤药灸锃方法”(《千金翼方。卷十八》)。宋《太平圣惠方》用点烙法治疗三十六种黄疸,颇为独特。9www.zhukao.com.cn权威辅导助您考试一次过医学考试

6、www.zhukao.com.cn视频题库押题辅导考试一次过  现代医学中的黄疸与本证含义相当。故凡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道疾患等均可按此辨治。  【病因病机】  黄疸主因是湿邪为患。多由于感受时邪,郁而不达,风去湿留;或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阳黄者为湿蕴久而从热化,湿热交蒸,郁于肝胆,不得泄越,肝失疏泄,胆汁不能循常道,故侵淫肌肤而外显。若为疫毒所犯,起病更急,致胆汁泛滥,传变迅速,而损及多个脏器。  【辩证分型】  阳黄,症见目黄、身黄,其色鲜明,小便深黄,发热口渴,胁满腹胀,烦躁不安。脉象弦数,舌苔黄腻,舌质红绛。如为急黄,则见重度黄染,高热神昏,烦渴呕恶,苦黄燥

7、而干等症。  【治疗】  1.治则: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2.处方:脾俞、阳陵泉、太冲、至阳;急黄加大椎、胆俞、涌泉。  3.方义:阳黄,乃脾胃湿热薰蒸所致,取背输穴脾俞,泻其湿热;肝胆被郁,功能失职,致遍身发黄,故选胆经之合阳陵泉、肝经之原太冲穴以疏泄肝胆,令胆汁得循常道。至阳位于督脉,是退黄之验穴。急黄势急病重,宜急取大椎穴清泻热毒,胆俞利胆退黄,涌泉穴引热下行、醒脑定神。  4.治法:首先在阳陵泉穴区按压得敏感点,即予深刺施泻法,持续运针片刻;继刺脾俞,平补平泻,至阳、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