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14566
大小:78.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0
《2011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案建平中学曹存柏教学目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境、语标、语法意识,提高阅读论述类文本的能力。教学重点:语境、语标、语法意识在阅读中的运用。教学难点:对主观想像代替原文的思维习惯的纠正。一、.方法点拨根据处理信息的过程,一般说来,阅读论述类文章宜采取三遍阅读法。(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第一遍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边划出关键词句。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
2、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角度”是指从哪个方面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或介绍对象的特点。文章有时有“角度性标志语”,如“为什么、怎样、如何、认为”等。同一个角度的文字往往集中在一起,即使有时没有这些语句,也可以根据句子、层次、段落等语言块的内容来概括。且试题的题干、选项也相应从一定的角度来设计,不仅读文时要注意,读题时也要明确。(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查找的方法有两个:①投石探波法。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由近及远,一圈圈一层层查
3、找。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落、在全文。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②借助“标志语”。除了借助前面说的“角度性标志语”,还要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如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查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不漏掉信息点。(3)文题比对,筛选判断信息读文和查找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将题目的题干、选项与原文对应文字仔细比对,是确定选项的最后一道
4、“工序”,要特别注意。基本方法是“文题比对”。为了保证准确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两种处理。一是“投石探波”。二是“选项切片”,有些选项是比较长的句子,可将其拆解,切分成若干片断,逐一与原文对应的词语、句子所在的区域比对,看原文有没有相关的片断,看相关片断的信息是否与选项吻合;比对时除了借助“角度性标志语”、“结构性标志语”,还要注意表示范围、性质、程度等的词语,如更加、主要、所有、特别、可能等等。最后,再看一下题目是要求选择“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检查答题思路方向是否与要求吻合。二、阅读要领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高考试卷中,放在选考题中,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列,由考生根据自
5、己的擅长选择做题。两种文本命题格局相似。这里说一说如何阅读这类文章。阅读论述类的文章,应该从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到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全面观照,但应注重下列几点: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因此,阅读论述类文本要十分重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阅读中重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很显然的,不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5(1)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
6、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2)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是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3.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论述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不过,运用的具体情况则比较复杂。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法。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分辨清楚。4.注意表达技巧论述类文章运用表达技巧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是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修辞技巧等。鉴赏此类表达技巧,不要脱离所说之“理”作孤立分析。三、应注意的问题1
7、.分清类属论述类文本涵盖面甚广,阅读一篇具体的文章,首先要认定其类属,是历史文化类的,还是文学艺术类的、教育伦理类的,因为文章的类属不同,话题就不同。认定类属,有助于唤起回忆,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进入文章特定的内容。2.注意概括论述类文章,因其基本观点鲜明,论述层次清晰,且重要句子比较醒目,这些正好是用来提高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的有利条件。要善于利用这个条件逐步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概括能力。四、考题回顾(一)圣坛上的鲁迅洪烛1936年,一面以“民族魂”命名的旗帜覆盖着鲁迅的遗体。在剩下的大半个世纪里,他并没有死去,反而获得了新的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