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508494
大小:242.5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09
《博士五年总结系列田渊栋20139-yuandongtian》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博士五年总结系列田渊栋2013/9博士五年总结(一)这五年最重要的,是渐渐知道了怎么去做一件比较大的事情。说得很大,其实就一点,心要静下来。首先,心静下来才能钻进某个领域里认真做事。现在的社交媒体太多了,各类新闻也太多,每天忙于应付这些广泛却又浅薄的信号,或是忙着去评点别人,是没有办法做成一件事情的。就比如一个人要去旅游,按图索骥地走一圈著名的景点,并不会给自己新的体悟,最多只增些与人的谈资而已。真要体会大自然的美丽,那是一定要涉足别人达不到的地方,要有目标有耐心有毅力,做长久的打算。其次,有毅力有决心不一定能成事,方法也是不可少
2、的。做研究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方法:如何做基本调查,如何下手,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给任务定优先级,如何处理细节和局部的关系,如何将直观一点一点地转化成严格的数学语言并且验证。在任何一个地方卡住,都会让自己的研究停步不前。面对这么多要求,要同时都准备好再开始研究是不可能的,只有先定目标,然后一步一步摸索。在摸索的开始,会做很多无用功,调查没有头绪,题目不知道如何选,没有经验就提不起效率,没有效率就容易心浮气燥,心浮气燥就会轻言放弃,完全否定已有的成就。只有把自己强按在位置上一点一点地对以往的教训做分析总结,才能打破这个
3、恶性循环,渐渐地积累起经验来,看见以前看不见的方向。要达到这一点,心静是很重要的。再次,研究是会碰到很多困难,老板不给力,数据不给力,公式推不出来,电脑坏了,等等。在博士阶段可以有一千个理由把问题归咎于别人,不过我觉得最好的态度是“不抱怨,不解释”,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错误搬回家,好好分析,才能有所进步。理想和信念是一定要有的,不然如何在孤独的长跑中奋勇向前?但调子不能放得太高,因为没有实现的理想,对他人而言,一文不值。要做到这些,同样需要静下心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没人喝彩。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自己的博士论文其最后
4、一部分的理论可算是历经艰辛,2010年借着第一篇ORAL的劲头试过第一次,却根本不知如何下手,花了四五个月完全失败,最后临近论文截止时不得不让老板换题;2011年的时候在MSR实习时又试过一次,因为陷入了诸如“一定要有个目标函数,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的常规思路而再次失败,虽然已经有一点结果,但是总体上路子是走偏的,也没能就这个理论发文章,最后只好做成一篇应用,以给实习一个交代。直到2013年的年初,在投出博士阶段最后一篇ICCV之后,才发现自己想做的这个理论和自己之前已经做过的研究的极大关联,终于突破了之前思维的瓶颈,才有了现在令
5、人满意的理论。回想过往的思维过程,最早是经常在自设的思维困局中转圈,然后是在推公式、想直观和堆hack中左右摇摆,最后才发现理论和现实的黄金结合点,找到和现实吻合又干脆利落的假设,推出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定理。一旦进入了这个阶段,反应就会一次比一次快,建模速度也一次比一次迅捷,出的文章也会越来越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五年的PhD并没有浪费,这样的训练让我有自信去学习任何新东西,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来面对任何一个自己想要做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另外,分享一下主要的技巧:第一,要喜欢自己的研究题目。做研究有内心动力(motivati
6、on)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的本义,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由研究者自由探索去寻找未知世界的答案。再牛的导师,尽管有模糊的直觉,如果不参与研究的每个细节,是不能预知精确答案的。精确答案只能由学生来获得,导师直觉的错误只能由学生来推翻,如果学生没有内心动力,那导师只能看见他能看见的,就不需要学生了,研究也就失败了。因此,研究的成败,归根结底是靠研究者永不停息的探索着的内心。如果自觉是个安于现状,听人号令,懒得动脑的人,那博士不是那么适合的;如果家里或是同学的压力大过内心的渴望,那么读博可能是地狱的开始;如果只是为了获取某领域更多的知识,那
7、可能在博士后期承担巨大的论文压力,不如读个硕士方便。如果自己确实喜欢探索,喜欢解难题,但是导师的方向自己不喜欢怎么办?我的答案是,多发挥主观能动性,找一个喜欢的小点慢慢扩大。我刚去cmu的时候,因为口语和交流能力不怎么好,选导师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选落空,后来听师兄的建议选了现在的导师,可他做的方向和我想做的一点关系也没有,怎么办?解决方案是先找一个两边都能接受的题目,把它做好,我当时是选了图像因为水面的波动而扭曲的题目,既切合导师的物理背景,又突破了他在每个像素上单独求解问题的思路,更像是主流的计算机视觉。等到出了第一篇文章(I
8、CCV09)之后,再慢慢地切入自己想要做的方向,自2010年末开始,出了一系列ORAL,渐渐把握了主动权。在自己喜欢的方向上,导师是永远比不过自己的进度的,因此乘着环境宽松时未雨绸缪相当重要,追着导师走,而不是让导师追着走。若是没有内心动力,等到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