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pt

【7A文】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pt

ID:32505049

大小:7.30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2-09

【7A文】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pt_第1页
【7A文】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pt_第2页
【7A文】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pt_第3页
【7A文】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pt_第4页
【7A文】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7A文】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碎屑岩沉积过程与油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古气候古物源古水系古地貌古水深古岸线汇报提纲古物源与古水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古岸线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古地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古水深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古气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论1.物源识别方法沉积学方法砾石产状、层理及层面构造、砾岩成分、砂岩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合地球物理方法地震测线前积结构、沟道侵蚀、地层倾角测井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定年、裂变径迹单一的方法往往具有局限性。因此,确定物源区位置和母岩性质需要结合地区特点

2、,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物源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较为准确的确定物源。古物源与古水系研究现状2.剥蚀量恢复方法地质方法沉积速率法未被剥蚀地层趋势延伸法地球物理方法声波时差法物质平衡法地球化学方法有机地球化学指标方法磷灰石裂变径迹法宇宙成因核素分析法研究现状沉积区沉积过路区剥蚀区单一物源和单一沉积区剥蚀与沉积过程模式图双物源和单一沉积区剥蚀与沉积过程模式图剥蚀区剥蚀区沉积过路区沉积过路区沉积区剥蚀区沉积区沉积区单物源双沉积区剥蚀沉积过程模式图3.物源区剥蚀过程与再沉积过程模式理论上,盆地充填的过程与物源区的剥蚀过程原则上应该

3、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沉积区的沉积地层分布的层位,与物源区被剥蚀物质呈镜像对称。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沉积区物质总和应该等于物源区被剥蚀的物质总量。研究现状存在问题2.物源区剥蚀量计算,虽然方法众多,但应用具有局限性。多数方法只适用于盆地内部的物源,对盆地外部对物源研究不适用;有些方法只适用于中新生界以上的地层;有的要求地层的被剥蚀厚度大于现今地层的上覆厚度;还有的地层的欠压实、岩性的变化对剥蚀量恢复精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方法中没有哪一种方法能恢复和确定任何条件下的地层剥蚀量。3.计算得出的剥蚀厚度,没有有效方法对其

4、进行较好的验证,无法检验其准确程度。1.物源区的研究多为定性判断物源区的位置、方向等,对于物源区海拔、多物源贡献分配、物源区剥蚀过程以及古地形还原等定量分析研究较少。发展趋势1.完善多物源、多沉积区及单一物源不同海拔位置母岩对沉积的贡献大小分析。2.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应用将越来越广,完善构造及剥蚀作用研究,物源研究精度会越来越高。3.利用孢粉含量,结合古气候确定古海拔。不同的海拔高度,生长不同的植物,形成不同的孢粉组合。根据孢粉的类型分析,确定物源区的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4.计算机模拟剥蚀沉积过程。将沉积区沉积物质按

5、照一定比例缩小,设定各种典型指标(水动力条件、地形趋势等),通过计算机模拟,把整个剥蚀沉积过程模拟出来。汇报提纲古物源与古水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古岸线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古地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古水深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古气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论岸线的形成与识别标志1.岸线形成岸线是海(湖)平面与陆地的交线,是陆上和水下沉积的分界线,是水-陆作用的边界,因此,岸线的形成与演化受到海(湖)平面变化、岸线附近地貌特征、水动力环境及沉积物供给的共同控制。相对海(湖)平面上升,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

6、反之,向盆地方向推进;岸线附近地形坡度大,海(湖)岸带范围窄,水体较深,波浪作用强烈,岸线附近地形坡度较缓,海(湖)岸带范围宽,水体较浅,波浪作用较弱;沉积物供给充足,岸线向盆地方向推进,沉积物供给不足,岸线则会保持稳定状态。岸线在上述因素的控制下表现为一个动态平衡的界面。2.古岸线识别标志岸线的形成与识别标志地貌特征海蚀台地、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穴、海蚀阶地等(识别没有被沉积物埋藏的古岸线)岩性标志泥炭层、煤层、蒸发岩、海岸风成沙、海(湖)滩岩等(海滩岩的高程分布比较大,精度不够高)沉积构造标志生物潜穴、泥岩中

7、的氧化条带、植物根迹、浪成交错层理、冲洗交错层理、碳酸盐岩溶蚀带、古土壤、沿着沿岸流方向出现成层分布的分选和磨圆较好的砾石层、砂岩层等沉积相特征河口坝、沿岸砂坝、三角洲平原、泻湖和沼泽沉积、湖缘峡谷地震反射标志上超尖灭、坡折点的迁移、前积反射结构或地层叠置样式古生物标志贝壳滩(堤)、珊瑚礁、微体古生物(有孔虫、介形类、硅藻组合等)、孢粉、遗迹化石其他标志粘土矿物含量及组合、文化遗址海岸线与海蚀地貌示意图(WilliamR.Dickinson等,2001)声波脉冲剖面阶地特征与古岸线(CeciliaM.G.McHug

8、h等.2008)古岸线在地震反射上的特征(尖灭反射)(DwightF.Coleman,etal.,2007)岸线附近的灰岩溶蚀现象(MarcoMancini,etal.,2008)古岸线附近的大型交错层理(GoroKomatsu,etal.,2001)岸线附近生物活动遗迹(ChiranandaDe,2005)面向一致的足迹群(胡勇等,2004)古岸线与砂体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