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比亚文学丛书]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西]克维多等.盛力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

[伊利比亚文学丛书]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西]克维多等.盛力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

ID:32498709

大小:2.11 MB

页数:350页

时间:2019-02-08

[伊利比亚文学丛书]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西]克维多等.盛力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_第1页
[伊利比亚文学丛书]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西]克维多等.盛力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_第2页
[伊利比亚文学丛书]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西]克维多等.盛力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_第3页
[伊利比亚文学丛书]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西]克维多等.盛力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_第4页
[伊利比亚文学丛书]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西]克维多等.盛力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_第5页
资源描述:

《[伊利比亚文学丛书]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西]克维多等.盛力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伊比利亚文学丛书》出版说明伊比利亚地处欧洲西南端,是个半岛。雄劲的大西洋和娇柔的地中海将它紧紧拥抱。巍巍比利牛斯山是它永不倦怠的依傍,湝湝直布罗陀海峡使它最先接受非洲暖风的沐浴。这方得天独厚的水土托起了两个古老的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有古罗马文化渊源,中世纪经犹太人、吉卜赛人和北非摩尔人等融入绚丽的东方色彩,化合出与众不同的伊比利亚文化。世纪以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中南美洲的殖民化,这一文化又与印第安文化和黑非洲文化碰撞化合,催生出更加斑斓多姿的伊比利亚文化。至此,一个横跨欧美、贯通东西

2、的文化圈伊比利亚文化圈宣告形成。伊比利亚文学是伊比利亚文化的重要表征。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西方和世界文学多有影响,是世界文学和文化天地里的一道不可或缺、也不可多得的风景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这一文学所知甚少。曾几何时,我们还视它如无何有之乡,除了一鳞半爪的介绍,就只有钩玄发隐者的偶尔一提。这显然与我国的文明古国地位和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很不相称。近年来,我们虽然出版了一些西、葡文学名著,有的作品甚至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工作还远不够系统有鉴于此,中国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与大

3、众文艺出版社、昆仑出版社倡议决定:出版一套拟包括《西班牙经典系列》、《葡萄牙经典系列》、《西班牙当代小说系列》、《葡萄牙当代小说系列》四个系列的《伊比利亚文学丛书》。本丛书编委会对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季羡林、于友先、高占祥、刘习良、徐怀中先生及提供具体构想和帮助的沈石岩、董燕生、赵振江、赵德明、陈众议先生致以诚挚的谢意。《伊比利亚文学丛书》编委会年月日总序陈众议虽然考古学家在现今的西班牙、葡萄牙境内发现了大量证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初民足迹的岩画、石器、骨器和青铜制品,但人类对伊比利亚(半岛的

4、最早记载始见于铁器时代。其中古希腊人是这样描写伊比利亚先民的:他们身材矮小,肤色黝黑,恰似北非居民⋯⋯②公元前千年左右,腓尼基人入侵并占领了南部沿海地区。随后是希腊人从地中海由东北至西南的扩张。但大规模的种族行动是在公元前后发生的。卡塔戈人以增援腓尼基兄弟为由捷足先登,率先抢占了伊比利亚南部;后来的罗马人只能以埃布罗河为界,屈尊与之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然而,卡塔戈人不久先发制人,向罗马人发动进攻(因而落得个“背信弃义者”的别名)。经过浴血奋战,罗马军队最终赢得了胜利,并一鼓作气荡平了卡塔戈人的领地,在“伊

5、斯巴尼亚(”罗马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统称)建立了卢济塔尼亚(今葡萄牙)和贝梯卡、加利西亚、塔拉戈纳、卡塔戈等(今西班牙)省份。到了公元二三百年,为了安抚蛮悍的日耳曼部族,罗马人做出了很多让步。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日耳曼人得寸进尺,开始向西南欧进犯,其中到达伊比利亚半岛的多为支族汪达尔人(霍达人)、斯维汇人和阿拉诺人(他①史学界普遍认为伊比利亚是伊比利亚初民对整个半岛的统称。西哥西班牙语百科》、《西班牙大百科》等在“西班牙”或“伊比利亚”条上均有类似记录,但遗憾的是都没有加注明确的出处。们在西方语言中又成

6、了“野蛮人”和“文化毁灭者”的代名词)。其时,罗马帝国已经左支右绌、摇摇欲坠,再也抵挡不住日耳曼人和新兴民族的反叛了。如今的西班牙(“西霍达王国”)以及其他许多欧洲国家几乎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葡萄牙当时隶属于西班牙,她一直到年才完全独立。至此,伊比利亚的文化已然相当混杂,但其文学的第一源头当是西罗马时期的拉丁文化。随着西罗马帝国的建立,拉丁语成为所有行省的官方语言,但它似乎没有来得及在这一地区获得新生。倒是由拉丁语衍生的一些方言(各地的口头拉丁语)创造了这一地区的最初的文化繁荣。这一文化后经与相对落后

7、的日耳曼文化碰撞磨合,再经与犹太希伯来文化、吉卜赛文化、阿拉伯文化,尤其是阿拉伯文化的兼容化合,催生出绚丽多彩、与众不同的伊比利亚文化。且说未开化的日耳曼人和精明强干的犹太人、浪迹天涯的吉卜赛人对早期伊比利亚文化形成所做的贡献,虽然较之阿拉伯人当大为逊色,却以不同的方式留下了不可或缺的印记。前者除了军事、人口方面的优势,还为伊比利亚文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歌颂蛮悍的民间史诗()后者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而悲惨地成了诗人和艺术家挖苦的对象。再说摩尔人(阿拉伯人和北非柏柏尔人)在西罗马全线崩溃后乘虚而入,侵占了伊

8、比利亚半岛的大片领土。当然,摩尔人没有破坏也未能马上致力于建设殖民地文化,但原因可能并不完全①另有“东霍达王国”,位于今意大利境内。《中世纪的摩尔人和西班牙人》,马德里,年版;《阿拉伯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第页;等等。《西班牙历史》卷),马德里,年版。像多数学者认为的那样,是内让或者更为残酷的战争。可以说,除了卡斯蒂利亚等少数王国自始至终比较坚决地捍卫各自的领土完整之外(正因为如此,卡斯蒂利亚后来成了“光复”的主力并最终使卡斯蒂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