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

ID:32486089

大小:28.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8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_第1页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_第2页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审计期望差形成原因分析提要审计期望差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与审计人员自身执业水平和业绩的差异。本文从审计期望差的涵义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以便采取有效途径来提高审计的质量,缩小审计期望差。一、什么是审计期望差审计期望差,是指社会公众对审计人员的期望与审计人员对自身执业水平和业绩的差异。根据M.D.固依和J.D.萨利温的解释,期望差就是公众和财务报表使用者认为审计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在舞弊和违法行为的发现和报告方面应该更负有责任;2、提高审计效率,即在不实报告的发现方面谋求改善;3、在审计的性质和结果方面

2、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出更有用的信息;4、与可信财务报表负有责任的董事会中的审计委员会加强沟通,以便提出更明了的信息。二、审计期望差产生的原因审计期望差是一种普遍和历史的现象。从审计产生的那一天起,审计期望差距就已经存在了,且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弥合、又不断扩大的状态。审计期望差距的产生涉及社会公众、执业注册会计师和审计执业规范体系等方面。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经济学成因1、非对称信息的存在。按照契约理论的解释,委托人和代理人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之间的利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从而形

3、成了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在现实中,审计人员被期望作为信息风险的减少者和保险人的双重身份出现:一方面审计人员被雇佣来对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达进行确认和查错揭弊,以减少财务报表隐含的错误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另一方面委托人和代理人通过审计费用的支付将审计风险转嫁给审计人员。由于信息不对称大前提的存在,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又不一致,客观上期望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承担信息风险的减少者和保险者的角色,以协调他们的利益冲突,这就是审计需求产生的经济学动因之一。因此,契约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是形成审计期望差距的一个原因。2、审计的有效供给不

4、足。经济学上的审计有效供给指的是在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根据审计需求而实际能够提供的审计服务量。一项产品或劳务的提供必须有其特定的需求,这是该行业得以存在的基础,而审计人员是一个利益集团,是审计服务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审计的有效供给是审计环境、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审计技术、审计师对审计风险预期等因素的函数。良好的审计环境能够促进审计的有效供给。审计技术越高,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就越高,审计供给的效率也就越高;审计风险越大,审计失败的概率就越大,审计师越不愿提供审计服务。因此,审计的有效供给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

5、审计期望差距。(二)其他成因。审计期望差距的形成除了有经济学成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他们对审计期望差距的形成也有较大的影响。1、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保证程度有误解。保证程度(即可靠程度)是根据抽样审查结果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必定有误差,有误差就有风险,注册会计师只提供一定的保证程度,而不是百分之百地保证审计结果绝对正确。要求审计可靠程度(保证程度)越高,审计成本也越高。也就是说,为了达到高保证程度,就必须投入高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有时候即使这样,由于

6、各种因素的存在,也不能保证审计结论绝对正确。2、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采用的审计程序有误解。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注册会计师必须用尽量低的审计成本去收集证据来获得尽量高的审计效率。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时,一般采用抽查的方法,如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而不是详查。对于内部控制好的被审计单位,可以减少实质性测试,只有对内部控制失效的被审计单位,才要增加实质性测试,当内部控制风险高于90%时,应详细审计或中止审计。因此,公众对注册会计师采用的抽样方法有误

7、解,认为抽样审计有误差,不如详细审计准确。3、社会公众对已审会计报表存在误解。社会公众认为,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报表应该绝对正确,完全可以信赖。而实际上,由于注册会计师能力有限等因素,只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报表正确,会计报表应按公认会计准则公允表述发表意见,而不是绝对有把握地保证正确。4、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和职业道德有误解。由于在现实工作中,每一个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有差异,所以有的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不能完全胜任的业务时,公众就会对其能力产生怀疑。另外,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业务时应遵守职业道德。现实工作中

8、,确实存在少数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互相串通,未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被审计单位一起舞弊、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如,1996年上市公司“琼民源”事件,就是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谨慎,与该公司一起欺骗公众,在1996年度,通过关联交易,虚构了许多不合法的交易,虚增利润5.66亿元,虚增资本公积金6.52亿元,使其利润由1995年几十万元升至1996年的5亿多元,股票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