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ID:32486056

大小:29.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8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_第1页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_第2页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_第3页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也是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基于安徽省2000年-2014年的相关数据,采取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策制度是关键推手,二三产业对城镇化的影响小于预期水平,社会创新能力是原始动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作用显著,而人口转移因素的带动能力不足,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引言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代表了

2、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是扩大内需、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有着很大的提高,人们得益于城镇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但传统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城乡收入差距增加、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社会保障不足、产业动力缺乏。而新型城镇化正是要改变以往城镇化发展的不足,强调以人为核心、可持续发展和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仅仅是城镇化率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城镇化综合效率的提升。社会的就业、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安徽省作为中部大省之一,近年来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和相应的

3、配套措施使城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但也遇到了城镇化进程中遭遇瓶颈、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研究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通过实证分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对于实施有导向型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理论分析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的城镇化建设一直在走粗放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城镇化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而新型城镇化注重走“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生态环保、协调发展”的建设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如何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效率水平,就需要找寻城镇化发展

4、的内在动力机制,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典籍的基础上选取了以下影响因素对城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第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效率成正相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得众多劳动者向城镇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其他生产要素也向城镇集聚,进一步提升了经济发展效率,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初始动力。第二,产业结构。二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工业企业通过集聚发展,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了生产成本,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吸引了人口的集中,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二三产业的

5、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变小,城镇人口逐渐增多。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物质基础,代表着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流入,进一步提升经济水平,带给市民良好的城市功能体验,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第四,社会的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动力,而教育是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可以提升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同时增加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支持。第五,人口转移动力。一定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城市较低的失业率能够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过一些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财富之后,由

6、于习惯了城镇的生活或者为了给与子女更好的受教育条件,农民可能会选择留在城市,完成市民化的转变。第六,国家政策制度。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无疑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需要国家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国家通过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能使人民切实感受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福利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新型城镇化的效率得到提升。3实证分析3.1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来源(1)在对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本文选取了以下各个指标来综合反映各个因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程度,指标的选取如表1所示。(2)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了安徽省2000年-2014年的城

7、镇化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自于安徽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经直接引用或间接计算整理得出。3.2模型的估计和检验3.2.1模型设定的一般形式鉴于本文所选取的影响因素指标众多、单位不一和类型差异化较大,决定选用双对数模型来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模型设定的一般形式如下所示:3.2.2模型的估计和检验(1)主成分分析。首先进行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各指标之间具有较为严重的多重共?性,需要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出主要因子。接着进行因子适合度检验,经检测KMO值为0.668,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Sig值为0,因此该模型适合做因子分析。下面我们需要提取出主要因子,经s

8、pss分析,提取出了两个主要因子。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