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82433
大小:144.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2-07
《【6A文】南京历史与文化概述.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南京历史与文化概述南京历史概述南京历史大致经历古代、近代和现代时期。其中,古代史部分可分为先秦、六朝、南唐、宋元、明清等阶段;近代史部分可分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下关开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阶段;现代史部分可分为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大跃进、文革、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等阶段。先秦时期的南京1、目前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原始居民是在约30万年前的汤山“南京猿人”,我们发现了两件猿人头盖骨化石。2、在南京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村落遗址则是在鼓楼岗的西北,今天的北阴阳营一带,距今约5、6千年。3、商、周时期,南京属于太伯、仲雍创建的古吴国管辖,讲的是古吴语方言。4
2、、春秋战国时期,南京被称为“吴头楚尾”之地,先后受吴国、越国和楚国统治。5、最早的城垣:“越城”、“冶城”(2400多年)出中华门,走过“外秦淮”上的长干桥,在今雨花路西侧的高地上,原有一座南京市区最古老的城池——越城。它是越王勾践灭吴后,在前472年所建的城堡,也是南京地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的古城。我们一般说南京城有2400多年的历史,就是从这座城算起的。在此筑城,是因为其可以控制秦淮河入江孔道,越王就把它作为攻打楚国的根据地之一。不过冶城本身的范围很小,算起来城周只有942米多,还不到1公里。城中的面积,大约只有6万平方米左右。据说范蠡曾率领越国军队在这座城里驻守过一段时间。当时的
3、工商业者和一般居民,都居住在越城外边的秦淮河两岸,从而形成了南京最早的市场和居民。6、越城向西北行,渡过内外秦淮河,约3公里路程,就到了古冶城,现在的地名叫朝天宫。城名由何而来?是因为朝天宫所在的山岭古称“冶城山”,相传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铸造兵器的地方,据说在冶城山下还有一座与苏州虎丘同样的“剑池”。这个传说有一定的依据,冶城不一定是军事防御性质的城池,而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冶炼作坊。另一种说法是冶城是东吴时期的冶炼作坊,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东吴的也许是在春秋吴国的基础上恢复和扩建而成的。金陵邑与石头城石头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期楚国建立的金陵邑,这件事发生在楚威王灭吴尽收吴地之后。城
4、池建在清凉山上,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所以将此城命名为金陵邑。又有一说法,说楚威王曾在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埋过黄金,以压“王气”,故称金陵。当时它临江控淮,十分险要,南京的古名金陵亦始于此。龙蟠虎踞的由来“龙蟠虎踞”这个成语,是“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概括,相传出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之口。即金陵有以钟山为首的山脉像龙一样蟠绕在东面,又有以石头城为终点的山岭像猛虎似的雄踞在西面江边,是一处理想的政治军事中心。秦汉时期的南京秦汉时期南京地区的政治中心是沿越城南行20多公里的秣陵关。当时那里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据说秦始皇首先发现了南京的价值,他
5、巡游南京,认为南京有王气,有王气的地方要出天子,会夺他的一统江山。于是就命人开了秦淮河,要把王气泄光。这当然是荒唐可笑的传说,但这个传说非常准确地肯定了南京的虎踞龙蟠的价值。东汉末,群雄混战,孙策夺下秣陵,创立基业。211年,孙权把政治中心迁来秣陵,212年,改秣陵为建业,即建立帝王之业。不久,又在石头山楚国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由于东吴水军的主力都在长江,因此石头城自然成为吴国最主要的水军根据地、水军总部。它是长江沿线最大的码头之一,经常停泊有上千艘船只。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清凉山的西麓,见到当年东吴石头城西部城基的天然石壁。在清凉山附近,还保留着“龙蟠里”和“虎踞关”
6、等富有历史意义的地名。六朝时期的南京1、孙权定都建业,是为六朝建都之始。2、“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是三国时期东吴流传于今天南京一带的民谚。它反映出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下游人民不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逆流而上供应武昌的东吴朝廷,同时也说明作为东吴政权支柱的顾、陆、朱、张、阳羡(今宜兴市)的周氏,吴兴(今湖州市)沈氏,也不愿离开他们的势力范围太远。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权虽于221年决定定都于鄂,并改名为武昌,且于229年在那里称帝,但仍在江东大族的强烈要求下还都建业。东吴后主孙皓也是如此。这一情况表明,到了东吴时期,建业地区已成为众所公认的南方中心。3、东吴之后,
7、东晋、宋、齐、梁、陈相继在这里建都,改称建康,历史上称为“六朝”(229-589年)。周处读书台1、东吴大将陆逊有两个孙子——著名的文学家陆机和陆云两兄弟。陆氏兄弟在建业时有一个出名的学生叫周处,是吴郡阳羡豪族周鲂的儿子。周处少时为害乡里,无恶不作,阳羡人民把他与蛟河里的蛟龙和南山上的白额虎并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幡然悔悟,先为乡里除去蛟、虎二害,后来跑到建业来拜陆氏兄弟为师,刻苦读书。他的读书处就在城南雨花台附近,被后人称为“周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