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高导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基础

高强高导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基础

ID:32477955

大小:4.65 MB

页数:136页

时间:2019-02-07

高强高导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基础_第1页
高强高导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基础_第2页
高强高导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基础_第3页
高强高导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基础_第4页
高强高导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强高导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高强高导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基础摘要高强高导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由于Fe纤维的强化效果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但Fe在Cu基体中的高温固溶度较大、低温扩散速度慢,同时固溶Fe原子对Cu基体的导电性能危害特别大,达到9.2心2‘cm/wt%Fe,导致冷拔Cu.Fe原位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通常不足40%IACS。高温长时间热处理可以部分恢复材料的电导率,但材料的强度也迅速降低。因此,调控和优化Cu.Fe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电导率匹配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概括为:抑制固溶、促进析出,即通过Ag合金化手段降低高温下Fe

2、在Cu基体中的固溶度,通过研究材料的强度/电导率调控工艺促进固溶Fe的时效析出过程。基于合金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第一原理的理论计算和已有相关研究,设计了实验材料成分,并应用“熔铸一冷拔”法制备了三种Cu.Fe-Ag原位复合材料:Cu一14Fe-lAg、Cu-14Fe-3Ag、Cu一11Fe一6Ag,同时制备了形变Cu.12Fe作为实验对比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0、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VE~0等结构分析手段和拉伸实验、显微硬度测量、电阻率测量等实验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Ag在母合金凝固、冷变形以及中间热处理过程中的行为规律和作用机制,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

3、果:基于第一原理的理论计算表明,Fe原子和Ag原子在Cu基体中摘要存在竞争溶解,而Ag原子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在由32个Cu原子组成的体系中,置换一个Fe原子和Ag原子后,系统的能量增加分别为760eV和320eV。在CIl-Fc.Ag母合金凝固过程中,Ag具有抑制高温下Fc在Cu中的溶解、促进"t-Fe从液态Cu中形核、细化丫.Fe枝晶的作用。随Ag含量提高,基体中Fc含量逐渐减少,在Cu-llFe-6Ag的基体中Fe含量仅为2.5wt%,比Cu.12Fe降低45%。参照形变Cu.Nb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模型,结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提出了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强化机制的物理模型

4、,即材料的强度由Fe纤维的Hall.Petch强度or。一,、基体中固溶和析出的Fe的强化作用△口。一。以及合金元素Ag的强化作用A仃以组成,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即:仃。;盯。一,+Aor。一。+△盯血,其中口。.,-1319xZ州2,九为纤维平均间距;△盯。一Ⅳ-57xC:/,z,Ck为基体中非纤维形态Fe的含量;当a。<饱和溶解度6%时,Ag的强化作用△∥如一100xCj7,而当‰>饱和溶解度6%时,材料中存在形变Ag纤维,此时△仃。。与应变量有关,当变形量11>5以后,Ag纤维的强化效果越来越明显,在11=6.1和7.5时,Cu-llFe-6Ag中AOr如分别达到340MPa和67

5、0MPa。应用上述模型得到的材料计算强度与测量强度基本吻合。通过形变Cu.Fe.Ag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分析,揭示出Ag在形变Cu-Fc-Ag原位复合材料中具有两方面的强化作用:一是其自身对基体的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和纤维的Hall.Petch强化作用;二是由于Ag对铸态a—Fc枝晶的细化作用,致使相同应变下cu·Fc—Ag中纤维尺寸和间距明显减小,提高了Fe纤维的Hall.Petch强化作用Ⅱ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or。.,,在变形量il--6.1时,由Ag引起的△仃。.,达到200MPa。研究了温度对形变cu.Fe—Ag基体微观结构的影响,发现Ag能够促进丫.Fe在Cu基体中的时效析出

6、动力学过程,降低Fe纤维的热稳定性,在3509C时效1h后cu基体中开始共格析出^r.Fe粒子。本文作者提出了Ag的作用机制:基体中先析ag粒子与Cu形成的半共格或非共格界面能量高,有利于Y.Fc在Cu/Ag界面形核;同时少量固溶Ag原子增大了基体晶格常数,提高了纤维/基体的界面能,加速了Fe原子的扩散速度。研究了温度、时间、加工应变对形变Cu.Fe.Ag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一套新的强度/电导率调控工艺,将高低温分级时效和冷变形结合,在保证Fe充分析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材料的强度。应用该调控工艺成功制备出新型高强高导形变Cu.1lFe.6Ag原位复合材料,在应变rl=6

7、.9、7.6、8.6、9.2时,其强度/电导率分别达到1020MPa/70.5%IACS、1140MPa/68.8%IACS、1260MPa/63.8%IACS、1500MPa/53%IACS,材料的综合性能明显优于研究报导的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接近形变Cu-24Ag,而原料成本仅为Cu.24Ag的1/3,显示出良好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Cu—Fc—Ag,原位复合材料,强度,电导率,热机械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