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温病的概念.ppt

【5A版】温病的概念.ppt

ID:32456974

大小:731.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2-05

【5A版】温病的概念.ppt_第1页
【5A版】温病的概念.ppt_第2页
【5A版】温病的概念.ppt_第3页
【5A版】温病的概念.ppt_第4页
【5A版】温病的概念.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温病的概念.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病的概念上海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导学明确温病概念的含义掌握温病的基本特点。与风寒性质的外感病和内伤在并分清界限。明确温病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了解温病包括的病种范围,并从概念上分清温病与伤寒、温病与温疫、温病与温毒的关系。关于温病概念的医著论述《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伤寒补亡论》认为温病包括“冬伤于寒至春发者”,也包括“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还包括“春有非节之气中人为疫者”。《温病条辨》提出温病有九: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清俞震《古今医案按》:“如至春分节后,天令温暖,感之而病者为温病。”《伤寒

2、温疫条辨》:“风温、暑温、湿温、秋温、冬温……天地之常气为病也,于温病何相干涉?”,“温病得天地之杂气,邪毒入内,由血分而发出气分。”温病的概念定义: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明显,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范畴温与热吴又可:“温者热之始,热者温之终,温热首尾一体。”“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甚。”温病的特点具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大部分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病理演变大部分有一定规律性(卫气分以机能失调为主;营血分以实质性损害为主)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起病急,传变快;以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易内陷生变)刘仕昌医案张

3、某某,男性,48岁。初诊日期:1996年2月21日。主诉:发热、咳嗽8天。病史:患者于1996年2月13日淋雨后起病,始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咳嗽,伴呕吐两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病历资料显示前医诊其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略数。曾服用“环丙沙星”及“藿香正气散”无效。2月18日发热增高,体温达39.5℃,并见咳嗽,痰黄,心烦,口渴,便秘,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数,改用“大承气汤”等。2月21日诊时见烦躁不安,咳嗽气促,发热在37.8~38.5℃之间,以下午及夜间增高,右下肺可闻湿啰音。诊见舌绛、苔少、脉弦细数。胸部X线透视报告:右下肺大叶性肺炎。血常规:WBC:15*109/L

4、温病的范围和分类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所有急性外感热病四时温病温毒类疾病西医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人禽共患性疫病、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温病与西医学中的传染病温病的范围相当广泛,而传染病的范围相对狭窄。中医学中的温病包括多种感染性疾病,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的范围,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都是传染病。还有一些病种并非感染性疾病,也非传染病,但符合温病的概念,就属于温病的范畴。有些传染病不符合温病的概念,没有急性发热的过程,就不是温病温病的命名根据季节命名:春温、冬温等根据时令主气命名:风温、暑温、秋燥

5、、湿温根据临床特点命名:大头瘟、烂喉痧、伏暑、温疟、温毒名著选读:《伤寒准绳·伤寒类伤寒辨》自霜降以后,天令寒冱感之而病者伤寒也;霜降以后,当寒而不寒,乃更温暖,因而衣被单薄以致感寒而病者冬温也;春时天道和暖,有人壮热口渴而不恶寒者温病也,以辛温汗之则坏矣;三月以后八月以前,天道或有暴寒,感之而病者时行寒疫也;夏至以后,时令炎热,有人壮热、烦渴而不恶寒者热病也,热病与中暑相似,但热病脉盛,中暑脉虚;夏月有病头痛,谵语,自汗,身不甚热,两胫逆冷,四肢沉重,胸腹满者湿温也,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搏,故治此病,不可发汗温病的分类根据病证性质分类: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根据发病初起的证候

6、特点分类:新感温病;伏气温病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温热类温病-具有温病共性外,尚以热象偏重(热、渴、尿黄、便干、舌红、脉数),易化燥伤阴为主要病理变化—热与津湿热类温病-具有温病共性外,尚以症状矛盾性(发热脉不数、口干不欲饮、大便数日不下不干结、苔黄腻、胸脘痞闷),即阻气又可化燥伤阴-湿与气新感温病:指感受温邪后立即发病者。其特点是发病之初表现为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也有虽然发病之初表现为里热证,但其临床特点与时令主气的致病特点一致,也称为新感温病。伏气温病:指感受温邪后邪伏在体内,当时并未发病,过一两个季节后,病邪从里外发而病者。其特点是病发于里,在发病之初即以里热偏重为特点。也有因

7、为感受时令之邪而引发,其特点是在发病之初里热证与表证兼见,也属于伏气温病。温病与伤寒的区别概念上:明清以前,伤寒义广而温病义狭,两者隶属关系;明清时代,温病范围扩大,两者并列关系2、温病与狭义伤寒区别:(1)同:同属外感病,基本传变规律,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实致虚(2)联系:伤寒阳明经腑证相当于温病气分证,温病滋阴法在伤寒复脉汤基础上发展而来,如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风温与伤寒初起证候区别表证候性质症状舌苔脉象其他发热恶风寒头痛出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