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筏板受力特性研究

成都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筏板受力特性研究

ID:32441440

大小:298.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成都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筏板受力特性研究_第1页
成都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筏板受力特性研究_第2页
成都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筏板受力特性研究_第3页
成都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筏板受力特性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成都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筏板受力特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年第5期(总205期)安徽建筑DOI:10.163304.cnki.1007-7359.2015.05.039地区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筏板ResearchonStressedCharacteristicofCompositeFoundationRaftforPlainConcretePilewith受力特性研究Large—DiameterinChengduArea吴乎,董骜1I2■■—■■●一—●一I(1.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01;2.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

2、==1—■—一摘要:针对成都软岩场地地质条件的特点,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由于主塔楼区域内地质条件无法满足上部结构荷载的设研究院提出了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的概念。其施工作业方便,计承载力要求,经分析研究采用了直径800ram一1000ram的大置换率较高,可以更有效的发挥地基土一软岩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直径钻孔素砼桩复合地基对场地进行处理,以提高场地的地基复合地基的整体刚度,减小地基沉降。结合变刚度调平设计理念,通过承载能力。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分布不同,将场地划分为A、B、c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为考虑上部结构一

3、筏基一复合地基协同作用时的三个区域:A区域基底压力为700kPa(纯地下室);B区域基底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压力为900kPa(高层住宅楼、主塔附楼);c区域基底压力为关键词:大直径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筏板基础;变形;受力特性1500kPa(主塔)。中圈分类号:TU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15)05—0085-042地质水文概况0前言2.1地形地貌拟建物场地开阔,地形有一定起伏。场地自然地坪标高(钻岩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复合地土孔孔口标高)480.

4、22m~487.05m,相对高差6.83m。地貌单元属工基型式。它与普通桩基础的区别在于:桩身不配钢筋,在基础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程和桩之间铺设褥垫层,通过褥垫层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桩和与2_2气象特征桩问土,使得桩及桩间土的自身承载力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基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础挥,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已成为地基处理的一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主导风向处重要方法,在我国广东、福建、江浙、湖北和四川等省都有应用理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

5、1.2m/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适用范围广;②承载力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ram~1000ram。7、8月份雨高;③复合地基变形小;④用以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效果明量集中,易形成暴雨。显;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3场区地层构成及特征与普通素混凝土桩相比,大直径素混凝土桩桩径更大,一由详细勘察报告可知,该场地强风化、中风化泥岩互层严般在800ram一1200mm,使得施工作业方便,置换率相对较高,能重,节理裂隙发育。由上至下,其场地土(岩)层依

6、次为:够更有效的发挥地基土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复合地基的整体①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厚度2.0m~io.3m。刚度,减小地基沉降旧。本文通过对成都地区软岩场地工程项②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目现场实测,分析大直径混凝土复合地基及上部筏基协同作用a.细砂:最大厚度2.3m;的力学特性,从而为复合地基设计优化提供依据。b.中砂:最大厚度约1.6m;c.卵石:包括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四1工程概述个亚层;③白垩系灌口组泥岩。某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拟兴建的“ICON·云端”项目位于成2.4地下水都市高新区天

7、府大道东侧。该工程包括:1栋主塔(46层),高根据施工勘察报告,场地内基岩中有裂隙水,该裂隙水有186.90m,设3层地下室,框架核心筒结构,柱最大竖向荷载一定承压性,深度在地基下13.0m,-40.0m,均有分布,经腐蚀性92900kN,采用筏板基础;1栋住宅楼f6~18层),高20.4m~60m,分析,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安设1层地下室,剪力墙结构;地下室1~3层(地面无建筑),负一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徽层层高6.0m,负二层层高3.9m,负三层层高3.9m,框架结构,独捧立基

8、础+抗水板。+O.00标高483.60m。3监测内容及方案筑作者简介:昊平(1988一),男,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硕士,3.1监测内容助理工程师。3_.1.1桩顶受力监测安徽建筑2015年第5期(总205期)对大直径素混凝土灌注桩采用混凝土应变计进行监测。了解筏板基础下桩的受力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桩位的受力状况和荷载分布。在筏板施工及上部结构施工等过程中,及时跟踪监测,以防止局部发生超限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