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35946
大小:86.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2-04
《诗歌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诗歌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代诗歌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它的广泛传播留给我们太多的文化涵养,也给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古代诗歌的内容能给我们更多的思考:诗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以及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拓展出一片独到领域,为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典范。于是,我在诗歌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精心备课,开拓创新,使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增加文化积累,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情趣,并传承诗歌里的人文传统、人文精
2、神。一、感受人间真情,提高审美情趣。1、资料助读,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激发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初步感悟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境。由此,学生不但了解了一些作者相关的作品,拓展了知识,更为理解这首诗奠定了正确的情感基调,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诗境,体会诗情。如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一篇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词。这首词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整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
3、问月派遣愁绪。此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有了这些资料的帮助,因此在学习中学生通过朗读一下子进入了意境,感受到了诗人的心情,也懂得了此词的含义,对亲情、朋友间的感情更加重视,对生命更加珍惜了。又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一首写“愁”的词。如果不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很难理解词人的情感。于是,我叫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简介,并知道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基本情况:写这首《武陵春》时,作者已53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待
4、不幸遭遇,她的处境更加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此时她寓居于浙江金华,写了这首反映其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的词。在品读理解时,学生就容易把握词的内容了:本词极言作者内心的浓重的哀愁,词中用“问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语,欲扬先抑,挪转腾展,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理婉曲表尽。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二句渲染忧愁之深重。夸张奇异,意新语秀,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境。2、品读体味,感悟诗情画意。诗歌的学习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学生个性的品读中,去感受诗的意象、诗情、语言、意境,以求整体把握,细腻理解。如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我们不难找出其中的物象: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阳。重要的是分析这些物象的特征,进而品味其意、其境。藤,是一些枯藤,生命即将结束;树是老树,毫无生气;鸦,本来就是传统观念中一种不吉利的鸟,更何况是夜幕降临的黄昏?道,是古道,多年失修,让人难行;风,是刺入肌骨的西风,不是春意浓浓的东风;马,是瘦马,人骑上去摇摇欲坠;太阳,是即将落山的夕阳。这些物象连接起来,就可以归纳出衰败、凄凉的景物特征,透过表面特征,一种落魄天涯、羁旅异乡、仕途失意、前途茫茫、归宿不定的凄苦孤独心情就油然而生了。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阴山下的敕勒
6、川的辽阔、苍莽与雄浑,反映了敕勒人民对大自然、对生活、对自己生长的土地无比热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北方边塞的冰天雪地;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勾勒出一幅线条简明,气象雄浑而宏大的北国风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让我们感受到黄河一泄千里的壮丽景象,诗人的豪迈气概、对母亲河的热爱,洋溢在诗情画意之中。3、深入理解,拓展延伸。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我教学生给诗词配上现代歌曲的旋律并进行“古诗新唱”,要求音乐旋律要符合诗歌内容的特点。学生在配曲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其内涵,也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
7、也启发学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词进行诗配画或改写成小散文,去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绝妙境界。在这一感悟与再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手中的小画笔进行描绘。例如在古诗《观刈麦》的学习中学生被诗人笔下的情景所感动,了解农民的疾苦,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比如描写刈麦场面的四句:“足蒸署土气,背灼人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不仅展示了农民辛劳劳动的情景,而且更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进行刻画,写事与写心理完美统一。记叙拾麦贫妇人诉说的四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心灵也被耳闻目
8、睹的悲惨景象震动了。最后,诗人对自己“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感到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这情景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于是用丰富的色彩描画出一幅农民劳动的生活图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了,感情更加充沛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