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30154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4
《浙江日报社论转型升级抓紧实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浙江日报社论:转型升级抓紧实干发布日期:2010-02-22来源:摘要: 一开年,摆在浙江全省干部群众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开年,摆在浙江全省干部群众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是我们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最根本、最长远的措施,是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最集中、最突出的要求和行动。 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浙江而言,重中之重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才能使浙江经济尽快适应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才能使浙江经济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制高点,争取新优势,增添新动力,夺取应对国际金
2、融危机的决定性胜利;才能使浙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协调并进,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 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道必答题。 纵览全球,当今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受危机深度影响,世界经济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全球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成为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转变”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词。 反观自身现实,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
3、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以来,浙江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更为凸显。去年年初,浙江经济增长速度骤减,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外因使然,也是“资源换增长”的原有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运行中长期累积的诸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因素积累爆发的表现。虽然年终我省经济实现了可贵的V型反转,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如果我们不能迅速以变应变,有破有立,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来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就会处于被动局面,失去重要的战略机遇。 从发展趋势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浙江
4、进入了人均GDP由6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重要阶段,经济进入平稳较快增长期,投资驱动作用进入稳定期,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加速期,资源要素制约进入瓶颈期,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我省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又暴露出了诸如经济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和大项目带动、抗风险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不够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一些新问题。面对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的局面,如果我们不从根本处着手,做到纲举目张,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浙江的长远发展将受到制约和阻碍。 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应对危机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科学发展的伟力
5、。在新的一年里,落实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是确保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根本保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加快。加快是目标,它要求我们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明确方向,开拓思路;加快是行动,它要求我们咬住目标,坚定不移,立即行动,务求实效;加快是途径,它要求我们抢时间,抢速度,在拼抢的动力中,促成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效。 二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一道难答的题。 必须清醒地看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目标,浙江的突破口在于加快经济
6、转型升级。2010年,以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浙江上下已有高度自觉。 创造性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要认清浙江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制约所在,把“短腿”补长,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缺乏对经济长远发展的支撑,我们就抓紧规划、建设若干集聚科技、人才、产业、资金的发展大平台。缺乏对经济结构优化的强力引领,我们就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形成若干战略性大产业。缺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劲带动,我们就设法选优、招优,引进若干事关长远、带动力强的大项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我们就着力培育具有龙头地位
7、的骨干大企业。通过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我们要在今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 创造性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要从我省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提高发展层次,转变发展形态,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们要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