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24790
大小:4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4
《必修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入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50分。)1.荒漠化的本质是()A. 土地沙化B. 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C. 土地退化D. 土地盐碱化2、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在不同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下列对应关
2、系错误的是()A. 干旱区————过度樵采B. 草原区————过度放牧(水井周围)C. 沙区边缘————过度开垦D. 绿洲地区————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4~5题。4.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5.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
3、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气候的变化6.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 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C.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7.关于沙漠化及其防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 对沙漠化防治要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② 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技术和措施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状③ 目前仍有一定生产力,但已开始面临荒漠化危险的土地,可暂不作为治理的重点④
4、贫困是导致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进而使土地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8.设置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弱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③防止流沙对交通干线的破坏④减少地表对大气的摩擦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
5、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10.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11、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12、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6、()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13~14题。13.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A.黄土高原地区B.华北平原地区C.西北内陆地区D.南方低山丘陵区14.为避免该区域土地的进一步退化,下列做法合理有效的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
7、伐D.广泛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15~16题。15.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16.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
8、.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17.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叙述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已认识到热带雨林保护的意义,因此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不应再负任何责任B. 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是矛盾的,不可调和C. 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只对这一地区的国家有利D. 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印度洋海啸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专家指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