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古代东西方教育中的不同地位及其历史原因

德育在古代东西方教育中的不同地位及其历史原因

ID:32424729

大小: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4

德育在古代东西方教育中的不同地位及其历史原因_第1页
德育在古代东西方教育中的不同地位及其历史原因_第2页
德育在古代东西方教育中的不同地位及其历史原因_第3页
德育在古代东西方教育中的不同地位及其历史原因_第4页
德育在古代东西方教育中的不同地位及其历史原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在古代东西方教育中的不同地位及其历史原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德育在古代东西方教育中的不同地位及其历史原因摘 要 德育是古代中国教育的核心,而在古希腊则位居能力教育之后。究其原因,第一,古代中国教育和古希腊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官员和“公民”之分。官只需精通统治技巧即可,民则必须拥有各种技能在身。所以,前者强调通过道德教育培养“修己治人”之术,后者注重依赖能力教育增长知识、智力。第二,古代中国教育负有更重要的“教化”臣民使命,其德育中的儒家伦理道德极有利于维护以血缘制为基础的宗法制封建统治,因而成为政治的直接手段。相比之下,古希腊教育中对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最为重要的当属能力教育了。   关键词 德育 古代

2、教育东西方教育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古代东方、尤其是中国,德育一枝独秀,凌驾于其他各育之上,成为教育的核心与灵魂;而在古代西方,其地位却难以与智育或军事技能教育等能力教育相匹敌。如果说东方教育的模式无疑是“德、智、体”的话,那么西方教育的传统或者可以表述为“智、德、体”甚至“智、体、德”了。   本文拟以古代中国教育和古希腊教育为东、西方教育的代表,对德育在其中的不同地位及其历史原因予以若干分析和探讨。   一、古希腊时期的德育特征   众所周知,古希腊城邦的主要代表是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人崇战好武、勇敢强悍;雅典人多才多艺、聪慧文雅

3、。然而,它们的德育却具有十分相近的性质。   (一)古希腊的德育并非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1.斯巴达的教育与德育:斯巴达是个军事国家,尚武为其立国之本。在这里,一切的个人生存、一切的社会活动,都被简单地归结为一个目的:练为战!因此,斯巴达的教育成为一种为了培养战士、也仅只为了培养战士的军事教育,其内容按现代意义理解可以分为军事技能教育、体育和德育三部分,分别负责培养战士的战斗技能、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就其重要性而言,军事技能教育可以说较之德育居上,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它所占用的教学时间远比德育为多。从少年时代“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铁饼和标枪)的基本

4、训练直到青年时期偷袭杀戮奴隶的实战演习,斯巴达人成年以前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被花费在这种战斗技能的训练上了。   2.雅典的教育与德育:雅典有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发达兴旺的海外贸易和百家争鸣的社会风气。教育的培养目标因而不再是一介武夫而是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的社会活动家,其内容包含了智育、体育、德育、美育和军事技能教育等诸多方面,而且极其注重各种教育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与斯巴达的德育相比,雅典的德育在教育中所占比重更为下降。一方面,相对于单一的斯巴达军事教育来说,雅典教育简直可以说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文法学校的读写算、弦琴学校的奏乐唱歌、体操学校的五项

5、竞技、“体育馆”的强化体育和“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学习、埃弗比团的军事训练等等???相比之下,德育所占用的时间要少得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雅典的社会生活以丰富多彩的政治和文化活动为中心,这不能不使得雅典人把教育兴趣的焦点更多地调整在了智育和美育上。   这种做法反映在理论上,理所当然地导致了智育第一的教育学说。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教育分三个等级:第一级养成情感,第二级培养意志,最高一级则以哲学(“辩证法”)来训练智慧,造就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亚里士多德也声称,人的“灵魂”分为两部分:非理性部分(身体与感情)和理性部分(理智),后者当然比前者

6、高级并且重要。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智力,其最高手段非智育而莫属。比较一下中国古代教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的纯德育性教育目的,两者的区别之大显而易见。   (二)古希腊的德育尚未能完全从其他各育中独立出来。   古希腊的德育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社会中教育的民俗性,侧重通过仪典、活动和环境影响等形式来施行,因而常常和其他各育混为一体。例如,期巴达人强令儿童单衣赤足、卧草为床,既可以锻炼体格,又是在培养作战技能(提高生存能力),还是对个人意志的一种磨练。虽然他们也有一些讲授传统、政治谈话等独立施行的德育活动,但相比起大约同时代的古

7、代中国来说,既缺乏孔孟之道那样完整的德育理论,也没有《四书》、《五经》一类系统的德育教材,可以说还远没有能够形成一种比较规范的德育体系。   二、中国古代德育的特征   和西方教育以能力教育为主的模式不同,中国古代教育无论目的、内容还是方法都绝对以德育为中心的。   (一)教育目的:按孟子所言,“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皆所以明人伦也”②。《大学》中则明确定义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换言之,这种教育传授的是伦理道德、培养的是人的“德”和“善”。这和亚里士多德所称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培养人的理智一说有明显不同。   (二)教育内容:“明人伦

8、”的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的最基本内容必然是“君君、臣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