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

ID:32424556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_第1页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_第2页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_第3页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冷思考李振书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真是一浪高过一浪。我校教研风气很浓,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而且在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很多公开课和研讨课,再加上我每年都去听省市区的优质课,因此每年的听课量大约在150节左右,通过对这些课的分析,我发现近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渐趋稳定下来,好的课堂教学听说读写都能得到有效训练,而且课堂上或激情四射,或让人潸然泪下;但有的课堂却只是搞形式走过场附庸风雅。总觉得在课堂中呈现的一些问题有深入研究探讨的必要,现在提出来和诸位同行共同讨论一下,以期我们初中语文教学能够更健康、更有效地向前发

2、展。一、语文基础落实不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文基础分两部分:基础知识即字词句篇,基本能力即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的重点是“字词”,听说读写的重点是“读写”。因为句子离不开字词,篇章离不开句子,所以“字词”是基础的基础,决不可以掉以轻心。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素养靠知识的积累,靠不断地实践才能逐步内化,这积累靠“听读”,当然主要是读,实践靠“说写”,当然主要靠写。纵观我们的课堂,有多少老师重视字词的落实,让学生课堂上动手写字?有多少老师给学生时间理解记忆词语的含义、造造句子?字词不会读不会写不会理解,如何去读懂文章解读文章,又如何运用字词去正确表达呢?其必曰:

3、“太落后了,现在提倡大语文观,要多看多读多写”,我声明我不反对大语文观,但我要大家重视语文的基础。现在2008年高考考纲已出来了,其中有一项规定:学生作文的错别字每字减一分。大家看看我们的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你就会感到汗颜了!朗读是学生的基本能力,对于文本的解读很重要。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现在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常常-4-不让学生朗读,只要求默读和速读。即便有朗读,也是学生读,老师很少读,或者用音频代之。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够,很少能读出文本的味道,还让学生来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应该怎样读。”光靠评议是培养不出朗读好习

4、惯,更评不出高水平的朗读。所以教师要坚持要以己“音”示范,才能够带动学生提高朗读的兴趣和能力,读出语文的味道。由于考试指挥棒的负面影响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作怪,许多老师不重视语文基础,讲求“实际”,考试考什么就讲什么,甚至在花费时间上又有细致的安排。设想语文老师都这样去做,我们学生语文素养如何去提高呢?二、文本读不透,就品味赏析———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现在,语文课堂上比较重视对文本中重点词语、句段的品味赏析。我认为,要赏析出文中的精彩词句的妙处就必须对文本内容很熟悉,而这种熟悉文本的过程即是熟读文本的过程。可是现在语文课上,特别是有些公开课上,文本往往读了两遍,有的甚至是一遍,

5、老师就提出问题,有的是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教师点拨总结。语文课是需要“咬文嚼字”,字词不能充分解决,一些重点的句子学生还不明白,独到的写法学生还没领悟,就匆匆搞品味赏析,语文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像一些较长的课文,如《爸爸的花落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节课就可以教完,而且教学环节齐全,其速度之快令人惊心。然而,学生生字不会念,有些词还不理解,有些句子的深刻含义还没领会,文章还没有完全读懂,就开始品味赏析,学生能够有深层次的到位的回答吗?如教《爸爸的花落了》,在品味赏析“爸爸叫我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钱”这件事,有的学生这样说:“因为爸爸知道不久就要离开人世,爸爸要我闯练

6、,为了锻炼我的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这充分暴露学生文本还不熟,老师还坚持讲下去,这样的交流岂不是“空磨嘴皮子”,扯来扯去能够从多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认为对文本的品位赏析应该在学生读透文本的基础之上,学生才会针对内容主旨和写作特点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因此,品味赏析之前,先读透文本,对一些词语和语段,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作出推敲,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否则就会华而不实,脆而不坚三、文本分析不够,就拓展迁移———囫囵吞枣,食而不化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常流行“拓展迁移”,即教师在讲完一篇文章后,找一篇或几篇类文或相关联的文章,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或反馈-4-或加深理解

7、。这种做法用好了真得不错,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去年历城区优质课比赛中,郭红老师执教的《爸爸的花落了》一课,在讲到“我赖床不起,受到爸爸的惩罚”一节时,巧妙的引用了毕淑敏的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一文,对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何用得好?文本教得扎实,理解透彻,这应该是前提。但不能成为一种课堂模式,文本还搞不太懂,就要求“迁移”,就会把学生“迁”的找不着东西南北,分不清主次,结果就会囫囵吞枣,食而不化。四、多角度理解,随心所欲———自由市场,不置可否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