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城镇化建设论文-“民工荒”背后的深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镇化建设论文–“民工荒”背后的深思 摘要:文章在分析“民工荒”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基础上,展开了对城镇化建设的一些构想,包括千方百计提高农民工收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民工荒;二元经济;城镇化;城乡二元体制 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称“2009年实现国民收入33.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实现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城镇就业11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2、17175元,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5153元,增长8.5%。”虽然2008年发生了金融风暴,又在5月12日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但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攻克难关,实现了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总理豪情万丈地说,“今后我们将进入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飞速发展时期。”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还存在,这场风暴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还会对实体经济有所影响,因此,还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在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更应该防微杜渐。最近,社会上又出现了有关“民工荒”的现象,“民工荒”暴露出现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如他
3、们所在的城市、企业没有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企业无限的压低农民工的工资和待遇,以至于那些工资仅仅只能维持他们在这个地方生存的底线,更不用说是养家糊口;社会、工伤和医疗保险没有保障;个人及子女的教育培训等一些社会福利无法取得等,但同时这也正是解决城镇化问题的好时机:让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城市,提高农民工待遇,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大城市反哺农村力度,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这些方面来看,“民工荒”并非是坏事,农民工的暂时的“短缺”,并不会给我们的经济实体发展带来严重性的伤害。相反,“民工荒”折射了整个
4、社会进步,预示着种种变化与将会出现的变革。 1寻找城乡二元体制的突破口,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 1.1“二元经济”的背景 最早对“二元经济”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全方位描述和分析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W.A.Lewis,1954)开始的,他的《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一文全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二元经济的内涵,以此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包含非资本主义部门(代表是农业和农村)和资本主义部门(以现代工业和城市为代表)。他将传统
5、农业中这部分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为负的劳动力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极低效率的“传统工资”水平下,农业部门存在大量隐蔽性失业,即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部门中转移出去而并不会对农业总产值造成严重减少的那部分劳动边际产量等于或小于零的农业劳动力,农业的边际生产力几乎为零,即农业劳动力无限供给;城市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能够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比农业部门稍高,两部门的工资差异诱使农业剩余人口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农业剩余
6、劳动力被吸收完为止。 因此,我们可以将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通过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工业经济,吸纳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人口,使从事农业的人口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资,以此带动民间投资,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农民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劳动力也变为稀缺资源要素,使其工资真正的由市场决定,从而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完成二元人口转变,使其由“二元”变为“一元”,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城
7、镇化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认为,“无论‘民工潮’还是‘民工荒’事实上都是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表现。”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城镇化建设。所谓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和品位内涵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
8、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一直以来,我们沿用过去老一套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现在就必须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从思想上灌输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之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整个主体城市群,现在更应该强调继续巩固大城市的中心城市地位、加速中小城市快速发展并且要形成与小城镇和谐协调配套发展。一个国家城镇化的发展是由于从农村到城市随着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