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416033
大小:338.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2-04
《【5A版】纪念傅雷.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施蛰存《纪念傅雷》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多方面了解傅雷的性格。2、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傅雷性格的“怒”与“刚直”。3、品味傅雷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那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4、如何看待傅雷的自杀?教学重点1、如何理解傅雷性格中的“怒”与“刚直”。2、准确理解文末“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所蕴涵的作家的思想感情。3、《纪念傅雷》一文的叙述线索以及文中有哪些最能凸现傅雷刚直品德的生活细节?4、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傅雷(1908—1966)傅雷夫妇傅雷手迹一、傅雷生平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一代翻译巨匠。1908年生于上海南汇。幼年
2、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1924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次年参加“五卅”运动,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文科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1931年春应“意大利皇家地理学会”邀请,在罗马发表题为《国民革命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的意义》的著名讲演,抨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同年秋回国,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和法文。1934年秋,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周刊,任总编辑。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
3、华文语言”。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与马叙伦、陈叔通等发表宣言,筹备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并当选为第一届理事。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第一、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初受到迫害,1966年9月3日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杀身亡。二、施蛰存生平施蛰存(1905—2003),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施青萍,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施蛰存(1905—2003)施蛰存生
4、平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将军的头》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代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曾先后执教于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和光华大学。1952年以后他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施蛰存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知识分子。他1930年代与鲁迅论战,20世纪50年代初拒绝在教学中援引马列文论,因而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
5、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施蛰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其小说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2、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3、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余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4、1958年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鉴于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施蛰存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3年)和“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敬慰奖”。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被严重低估的作家。施蛰存生平及评价著名传记作家李辉在《
6、执拗的智者》一文中曾如此评价施蛰存:“智者不仅仅有着出色的才华和智慧。在我看来,智者,永远有着年轻的心;智者,时刻保持清醒的精神;智者,更有着良知和人生勇气。”施蛰存生平及评价文化学者朱大可教授在《施蛰存:一个百年孤独的灵魂》中指出:施蛰存终身不言政治,甚至很少公开谈论道德。但在《纪念傅雷》一文中,他却意外地吐露出抗争的心迹。他盛赞傅雷反抗暴政的刚直性格,声言自杀就是对其刚直品德的自我塑造。施蛰存在结尾写道:“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这不仅是对傅雷的评价,也是追思者自身的信念。施蛰存的外柔内刚的卓越品格,在对故人的追思中不慎泄露,犹如一道犀利的闪电,照亮了
7、光线昏暗的文坛。三、作品分析这是一篇悼念友人的哀祭散文。作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者与傅雷长达27年的友谊;二是傅雷的“怒”与刚直的性格;三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品格的深沉反思。作者在对往事的冷静追忆中展现了傅雷独特的个性,突出了傅雷的“怒”。作品分析:傅雷的三次发怒第一次是1939年,傅雷与腾固吵翻,一怒之下回上海。足见其怒之烈,其性之刚。由于作者对其中原委不明,无法明辨其中的是非曲直,但对傅雷的“怒”还是印象深刻;第二次傅雷的“怒”,其起因是两人对黄宾虹晚年画作评价的分歧,作者“墨猪”一语的评价损其所爱。这其实并非涉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