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农业推广中的主体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5卷第2期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年6月JournalofAgriculturalUniversityofHebei(Agriculture&ForestryEducation)论农业推广中的主体行为唐永金①(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关键词:农业推广;主体行为;决策行为;科技购买行为摘 要:分析了政府、推广机构和农民在农业推广中的行为特点,并就农业推广决策行为和农民科技购买的行为过程进行了阐述。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27(2003)
2、02-0060-02标;(2)通过推广成就来获得政府和社会的赞扬,以获得更多的一、农业推广中的行为特点支持或扶持;(3)利用推广获取一定的机构和成员利益。其行根据笔者对农业推广概念的认识,广义农业推广的主体是为目的既表现出公益性,又表现出功利性。具有2方面的行为农业推广人员和农民[1]。如果从管理的角度看,政府也是一个准则:一是遵循政府的行为准则,二是体现自身利益的准则。推广主体。不同的主体在农业推广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具对于后者,主要表现在:凡有利于机构和成员的社会地位、学术有不同的行为特点。在农业推广中,政府主要起着项目决策、
3、地位、经济利益和自身发展的农业创新,就主动积极地推广,否政策导向、法规保障的作用,推广机构主要起着项目推广、创新则就消极或拒绝推广。它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在:(1)为政府传播、技术指导的作用,农民主要起着项目实施、创新采用、技农业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2)承担政府资助的推广项目;(3)术应用的作用。由于各自的属性、地位、作用、价值标准等方面常规技术指导,配套物资服务;(4)提供农业信息,普及农业技的不同,从而具有不同的行为目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行术;(5)为农业企业或农民进行有偿技术服务。民间推广机构为目的是指他们推广、采用农业创
4、新或为其提供保障所希望达多以协会或企业的形式存在,它的行为目的,主要是利用技术到的目的;行为准则是指他们参与或采用某项具体创新所依据推广服务来获取经济利益,表现出明显的趋利性特征。他主要[2]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是指他们参与或采用农业创新的方法和以自身利益为行为准则。主要表现在:对商品率高、市场需形式。求强烈、盈利大的项目就积极推广,否则拒绝推广。行为方式(一)政府行为主要表现在:(1)进行有偿技术服务;(2)无偿技术服务,产品回收销售;(3)经营配套物资,组织产品销售;(4)产、供、加、销一在农业推广中,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
5、者和社会经体化经营。济发展的决策者,参与农业推广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三)农民行为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保持社会稳定。他的行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宏观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其行为准则是:农民是农业创新的采用者,一项农业创新能否推而广之,优先支持影响面大、容易推广、投资较少、效益(经济、社会和生主要看农民是否采用。农民采用创新的行为目的主要有3方态3个效益)显著的推广项目,重点支持对农业发展具有重大面,一是增加产量,满足农户家庭对产品消费的需要;二是完成推动作用的关键项目,连续支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国家对农产品的定
6、购任务和农业税收;三是增加经济收入,满的项目,选择支持其它推广项目。其行为准则具有重点性、全足农户家庭的经济需要。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第3局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其行为方式主要有:(1)以政策、法规、个目的将越来越重要。其行为准则主要表现在:对实用性强、制度来调动创新推广和采用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和保证农业推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获利高的技术,广事业的发展;(2)组建公共农业推广机构和推广队伍,支持农主动接受,积极采用;否则,难以接受和采用。表现出实用性、业推广工作;(3)组建农业科研队伍,保证推广项目的来源
7、和储短效性的特点。其行为方式主要有:(1)反映对创新的需求;备;(4)重大推广项目的决策和资助,控制农业推广方向。他的(2)实际应用创新;(3)评价应用效果;(4)决定是否继续采用。行为方式具有指导性、调控性和决策性的特点。二、农业推广中的决策行为(二)农业推广机构行为在我国存在政府推广机构和民间推广机构,因所属性质不决策是指理智的个人或群体按照某个目标作出的行动决同,其行为目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也不同。政府推广机构定,是对行动的设计和选择过程。在农业推广中,重大推广项的行为目的主要有3方面:(1)通过推广,实现政府的行为目目由政
8、府决策,一般推广项目由推广机构决策,而采用什么项①收稿日期:2002-12-10作者简介:唐永金(1958-),男,四川射洪人,大学本科,教授,现从事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1994-2011ChinaAcademic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