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ID:32410869

大小:179.9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04

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_第1页
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_第2页
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_第3页
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_第4页
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5卷第2期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5(2):184-1932013年6月JOURNALOFENGINEERINGSTUDIESJun.,2013DOI:10.3724/SP.J.1224.2013.00184“信息化背景下的经济转型与社会管理:挑战与对策”专刊“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黄群慧,贺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摘要:“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含义不仅限于通过机器对劳动的替代实现更低的生产成本,还在于通过先进制造技术与知识型员工和新的生产管理方法的有效结合达到产品多样性、产品开

2、发周期、产品性能和产能灵活性的综合优化。它将改变制造业的要素投入结构和制造业企业竞争的关键资源基础、制造业的产业组织形态和国家间产业竞争的范式、国家的比较优势条件,从而重塑全球经济地理和产业分工格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应当从过去的“强化比较成本优势”向“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转变,产业政策应当在加快先进制造技术突破和制造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系统的示范、推广和应用,通过现代生产管理和制度政策环境的建设,将先进制造技术切实转为产业竞争力和现实经济利益,开辟符合中国自身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特征的独特的制造技术升级路径。关键词

3、:“第三次工业革命”;先进制造技术;技术经济范式;工业发展;制造;制造业中图分类号:F40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69(2013)02-0184-10引言蒸汽机的改良和大规模应用而形成的机械化生产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早期出现的以由于不同的学者对经济技术发展过程的关注“福特制”为代表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而当前方点不同,其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界定也会存兴未艾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由于人工智能、在差异。以英国皇家工程院生物医学与生物工程数字制造和工业机器人等基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学部主席Kitney院士为代表的学

4、者认为,以系统下降,出现的以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现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耦合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突破代制造技术对既有制造范式的改造,以及基于现正在酝酿人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以Rifkin为代表的未来学家认为,正在发展中的“第三次代制造技术的新型制造范式,其核心特征是制造工业革命”则是基于互联网的通信技术和可再生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能源系统融合发展的结果。本文接受英国《经济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除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学人》杂志的观点,从工业生产所依赖的主导性新的全球投资贸易秩序形成、中国国内新一轮的制造系统的技术经济特征的角度来界定三

5、次工业市场化和收入分配改革等经济和社会性因素以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中后期以后由于外,“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技术的突破与收稿日期:2012−12−18;修回日期:2012−01−09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重点课题(2012)“‘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工业的影响”(GJSZD201204)作者简介:黄群慧(1966-),男,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和工业发展.。E-mail:huang.q.h@263.net贺俊(1976-),男,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E-mail:econhejun@12

6、6.com黄群慧,等:“第三次工业革命”、制造的重新定义与中国制造业发展185发展,很可能是影响未来中国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业的边际生产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出方向和全球产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技术性因素。现下降,而服务业的比重则逐步提升;从产业内“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部价值链的角度看,制造业不仅是价值链上价值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以现代基础制造技术对大规创造能力最低的环节,而且常常是导致资源破坏、模流水线和柔性制造系统的改造为主体,以基于环境污染、血汗工厂等经济社会问题的根源。可重构生产系统的个性化制造和快速市场反应为与

7、这些基本判断相对应的主流产业经济学和特点,是一场嵌入在技术、管理和制度系统中的国际投资理论认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产业升级技术经济范式的深刻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肇的过程就是不断把制造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始于制造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但将先进制造技术而引导国内的经济资源向品牌经营和技术研发环转化为一国现实的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利益,却是节集中的过程;相应地,发展中国家产业赶超的生产设备与现场操作者的能力结构、微观企业的过程就是不断由处于“微笑曲线”低端的制造环管理系统和宏观的制度政策框架相互适应、协同节向附加值更高的营销和研发环节跃迁的过程。

8、演进的复杂过程。这场变革不仅会改变制造业的可以看出,主流产业经济学主张的通过“去制造”或“去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要素投入结构和制造业企业竞争的关键资源基的命题,严重依赖于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假设: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