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论文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论文

ID:10694415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论文_第1页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论文_第2页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论文_第3页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论文_第4页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论文.freelmerle(1999)的研究指出电子和医药行业研发活动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而薛澜等人对跨国公司在华独立研发机构行业分布差异的研究(2002)也表明,跨国公司的独立研发机构在中国目前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而在医药、化工等行业较少。从这个侧面也可以说明国内医药、化工等行业科技进步相对于其他制造业行业而言水平较低、发展速度较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更大。除了行业分布差异外,地区分布差异也不容忽视。近30年来,东南沿海地区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投资额始终占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5%以上。其中引资最多的是广东、江

2、苏、福建和上海,除了地理因素外,其优势主要还在于当地市场大、工业基础较好、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府的服务意识。据统计,到2000年,东南四省一市(广东、江苏、福建、山东和上海)约占全国全部累计实际投资的2/3。从1994年起,江苏取代上海成为第二大引资省份,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上海外资很大一部分进入的是投机性强的房地产业,而江苏外资则主要集中与制造业。仅几年广东在引资中所占比重有了显著的下降,江苏和上海成为中国当前两个最重要的外商投资地区(赖平耀,2002)。6.技术创新不足导致中国制造业远离“世界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创新是决定制造业发展的诸多要素中最重要

3、的因素。技术创新能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首先是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乃至制造设备等,随之而来的是先进的制造产品和著名的制造企业,最终,作为一个统一的品牌,“中国制造”可以在世界范围享有巨大影响。技术创新贯穿于中国制造业发展始终,无论中国今后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同时是否也能够成为“世界技术创新中心”,有一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中国要想在世界制造价值链中占据高端的重要地位,在世界制造的分工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就必须重视和依靠技术创新。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逐步崛起,科技实力却没有显著提高,终于日渐成为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注:中国科技发

4、展战略研究小组在他们编写的《2002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制造与技术创新》一书中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普遍的基础技术水准比较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近几年发展速度不快,没有跟上国际潮流,造成差距越来越大;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与“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没有以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由于国内技术创新的发展状况违背了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原理,致使技术创新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制约瓶颈。《美国制造》一书曾经指出,在美国,几乎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与制造业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制造业水平的同步跟进,高新技术研究会受到障碍,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也会受到

5、限制。另一方面,制造业为高新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成为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力。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原理,就应该而且必须改善技术创新的发展状况,使之适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就是说,要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发展对策在中国,伴随着产业制造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产业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增长,但中国产业的创新能力提高有限,存在着产业制造能力与技术能力不对称的现象。这种不对称现象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写照,它蕴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未来数年的艰苦任务,需要企业与政府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的当务之急要构建和完善国家创新

6、体系,把对创新的支持贯穿整个创新链。根据本国国情,采取政府直接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的政策,由此可以激发和引导企业在研发上更多地投入,并与研究部门及学校的创新价值链挂钩。加强与完善中介机构和支撑服务体系,它们是创新系统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中小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政府还要特别注意培养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建立产、学、研合作培育人才的新机制,加强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其次,把适应我国“入世”后国内外产业发展新形势作为目标,制定当前制造业产业政策,推动制造业各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市场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激励生产企

7、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健全制造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促进制造业与关联产业及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现阶段实现和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有两大契机。一是伴随着国务院国资委的成立和国资监管条例的出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这将意味着相当部分的存量国有资产要从许多领域退出。当前的国有资产处置可谓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自身规模化的一大重要机会。据中国工商联2002年的调查,8%的私营企业已通过兼并收购国有企业获得壮大,14%的私营企业则正在作这方面的准备。另一个机遇就是电子商务,网络经济使企业规模影响竞争力的基础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