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类

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类

ID:32408992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类_第1页
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类_第2页
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类_第3页
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类_第4页
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类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文言文虚词归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1、代词:之、其2、副词:且、乃、遂(用于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有时也修饰整个句子)3、介词:于、以、为、因(主要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4、连词:而、则、虽、然(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5、助词:夫、也、乎、者、所、焉(助词是附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不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虚词,助词有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种)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

2、它们)、“这里,那里”“这些、那些”。例:(七年级上)《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楚王闻之。(这个消息)吾欲辱之。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七年级下《论语》八则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扁鹊见蔡桓公》故使人问之。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七年级上《枭逢鸠》犹恶子之声。《蜀鄙二僧》蜀之鄙有二僧。七年级下《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七年级上(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

3、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七年级上《晏子使楚》齐之习辞者也。《蜀鄙二僧》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年级下《扁鹊见蔡桓公》司命之所属。(四)语气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七年级下其不善者而改之。3.用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去”。例:七年级上《枭逢鸠》子将安之?《蜀鄙二僧》吾欲之南海,何如?二、其1.用作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七年级上《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而过。(2)指示代

4、词,相当于“那”“这”“这些”“那些”之类的词。例:七年级下《塞翁失马》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这)《黄生借书说》其切如是。(那种)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七年级上《晏子使楚》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2、用作助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反问、测度、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3、用作连词,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译为“还是”。例:三、且1、用作副词(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八年级上《愚公移山》北山愚公

5、者,年且九十。(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2、用作连词(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例:八年级上《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而且”、“并且”。例:九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和)四、乃1.用作副词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用作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于是”、“就”“才”。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3.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

6、扶苏。(《陈涉世家》)4.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五、以1、用作介词(1)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2)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依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表处置的对象。译为“把”(4)表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于”(5)表原因。译为“因为”、“由于”(6)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和,跟,率领,带领”2.、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译为“并且,而且,又

7、,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2)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作副词。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4、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九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六、为1、用作介词(1)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译“向,对”。例:八年级上《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