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地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地建设

ID:32399704

大小:241.2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地建设_第1页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地建设_第2页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地建设_第3页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地建设_第4页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地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基地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9卷第2期大 学 数 学Vol.19,№.22003年4月COLLEGEMATHEMATICSApr.2003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基地”建设黄廷祝, 傅英贵, 钟守铭, 谢云荪(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成都610054)新世纪数学教学改革应该如何深化,这是我们在“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简称“基地”)建设过程中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回顾从1996年开始国家教委启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项目以来,两大课题组——由清华大学萧树铁教授主持的“高校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课题组和由西安交大马知恩教授主持的“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

2、究与实践”课题组——进行了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所提出的两份《改革研究报告》(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工科数学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001年8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4号文件),进一步指明了在当前形势下,工科数学教学改革与“基地”建设的方向,也是工科数学教学改革和“基地”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今年三月我校发出《关于在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暨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决定2002年为我校教学改革年,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制定新的教

3、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从2002级起实施新的学分制改革方案.在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学校明确提出了以下观点:·三个人才培养观念:育人为本,学生为本,质量为本.·三个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适应,追求卓越,突出个性.·三个人才培养原则: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强调理工渗透,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加强基础训练,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学校决定建设代表国内高水平的国家工科教学基地和实验教学基地,形成学校教学改革的制高点;规划建设若干个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实行较完善的学分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等等,这些改革措施都为我校国家工科数学课程教学基地建设和工科数学教学改革创造了十分

4、有利的条件.近两年我们“基地”建设围绕教学改革这个核心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将工科数学教学改革与学校教学改革方案整合工科数学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部分,其改革必然应纳入学校整体教学改革大系统中进行综合考虑.前几年我们侧重在工科数学内部进行教学改革,现在有必要重视与学校教学改革方案的整合,这样工科数学教学改革才可能全面落实.1.进一步明确数学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和作用.数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奠基性作用,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可,形成共识,在“加强基础训练,拓宽人才培养口径”的原则下,数学教育的作用就会得到高校各专业的重视与承认,从而在教学计划中数学教育的定位

5、得以落实.[收稿日期]2002209225第2期        黄廷祝,等: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基地”建设152.确保数学课程必要的教学时数和教学条件.这次学校修订教学计划,为了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将总学时控制在2400学时以内(原有计划总学时为2600学时),主要是压缩专业方向课的学时.经过讨论与各专业的认定,工科数学课程的总学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32学时的习题课或讨论课.从2002级实行的新教学计划中工科数学四门必修课的总学时为308学时(其中微积分168学时,线性代数与几何64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56学时,数学实验20学时),占总学时(2400)的12.

6、8%.3.开设工科数学选修课,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新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完成4个创新学分,如果学生选修了数学建模课程,参与了数学建模竞赛培训,就可获得这4个创新学分,这就为数学建模课程的进一步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我们还为工科学生开设了数值分析、高等微积分、随机过程、数学物理方法、最优化方法、运筹学等选修课.4.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要尽可能进行整合与优化.这里有三个整合关系,一个是专业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的整合;一个是各基础课程之间的整合;另一个是数学基础课程之间的整合,这也是最基本的整合;理顺这些整合关系,实际上是深层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不断地努力.2

7、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分流培养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个性”的原则.由于社会需要千差万别,学生的基础、兴趣和特长也因人而异,因此,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因材施教.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所有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和统一的培养规格进行教学带来的弊端,就是将我们的教学基准统一到中等甚至中下等学生的水平,大大约束了优秀学生的成长.在学生中由于基础、智商、爱好、特长与志向各不相同,有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适宜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或者继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