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

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

ID:32397776

大小:769.1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2-04

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_第1页
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_第2页
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_第3页
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_第4页
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空间主权的治理模式及其制度构建张新宝许可摘要:尽管网络空间主权已经成为我国处理网络事务的根本指针和制度基石,但其理论价值和法律意蕴均未得到充分阐明。面对与现实空间既区分又交融的网络空间,国家主权既要坚持对网络空间的适用性,反对消解主权的“网络自身主权论”和弱化主权的“多利益攸关方治理模式”,又要根据网络空间“互联、互通、互动”的特质适时而变:在内部主权的层面上,建构基本立法权、简约行政权和类型化的司法管辖权;在外部主权的层面上,主张网络安全、平等参与、共同利用、善意合作的国际法新秩序。关键词:国家主权网络空间互联网治理国际合作制度构建作者张新宝,

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720);许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北京100720)。引言2015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时隔仅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发布,其第1条便开宗明义地申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立法主旨。2015年12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旨演讲中,进一步将“尊重网络主权”列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四项原则的核心。①2016年6月25日,建构以网络主权为基础的网络国际准则被中俄两国《关于协作推进信息网络空

3、间发展的联合声明》再次确认,充分显示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国际法意义。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安全主要问题法律对策研究”(批准号14ZDC021)的中期成果。①参见《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7日,第1版。·139·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尽管网络空间主权已经成为我国处理网络事务的根本指针和制度基石,但学界对它的正当基础和法理意涵缺乏深入研究。我国的主流观点将网络空间主权简单视为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①回避了虚拟空间与真实领土之间的差异与矛盾,从而无法有效回应西方否定网络空间

4、主权的种种主张。另一方面,从网络空间特性出发的“信息主权论”和“制网权论”又不恰当地缩限了国家主权的范围,亦无法建构出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全球治理新框架。②除了上述直接针对网络空间主权的研究,我国学者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宏观议题下,还有所间接涉猎,但均依循国际政治学的范式,欠缺法律体系观点。③“网络空间主权”(CyberspaceSovereignty)这一用语并非我国独创,而是由美国网络法学者吴修铭(TimothyS.Wu)在1997年的《网络空间主权?———互联网与国际体系》一文中率先使用,④之后的二十年则见证了西方理论界对其从抗拒到有条件接受的

5、转变过程。自1996年约翰·P.巴洛(JohnP.Barlow)发表《网络空间独立宣言》开始,⑤在电子前线基金会及其《连线》杂志的鼓吹下,“网络主权”展现出与惯常理解截然相反的含义,那就是排斥国家主权的“网络自身主权”(CyberspaceasSovereignty)。然而,这种网络空间独立自足的乐观主义很快褪色了。人们日益发现,“网络自身主权”所依凭的信息技术并没有使政治和权力消失,反而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它:一种新型的权力———网络权力出现了。⑥正因如此,哈佛大学教授杰克·戈德史密斯(JackL.Goldsmith)等人主张,鉴于构成互联网的硬件和软

6、件都位于一国领土之内,基于领土的主权正当化了国家对其网络使用者的规制。⑦作为互联网发源地的美国抢占先机,将网络空间与海洋、国际空域、太空相提并论,划入单一主权国家无法企及的“全球公域”,进而呼吁建立网络空间的“多利①参见若英:《什么是网络主权?》,《红旗文稿》2014年第13期;支振锋:《网络主权指引国际治理新格局》,《人民日报》2016年1月5日,第5版。②参见刘连泰:《信息技术与主权概念》,《中外法学》2015年第2期;齐爱民、祝高峰:《论国家数据主权制度的确立与完善》,《苏州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③参见王明国:《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模式变迁、制

7、度逻辑与重构路径》,《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第3期;张晓君:《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全球混合场域治理机制之构建》,《法学评论》2015年第4期。④TimothyS.Wu,CyberspaceSovereignty?—TheInternetandtheInternationalSystem,"HarvardJournalofLaw&Technology,vol.10,no.3,1997,pp.647-666.⑤参见约翰·P.巴洛:《网络独立宣言》,李旭、李小武译,高鸿钧校,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4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8、004年,第10页。⑥参见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王吉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