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整理老师

阿房宫赋整理老师

ID:32396617

大小:6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阿房宫赋整理老师_第1页
阿房宫赋整理老师_第2页
阿房宫赋整理老师_第3页
阿房宫赋整理老师_第4页
阿房宫赋整理老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整理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2、明星荧荧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3、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4、齐楚之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5、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6、隔离天日古:遮断,遮蔽今: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7、直走咸阳古:一直趋向今:行走8、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天气及其给人带来的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二、常见实词归类1、一①统一例句:六王毕,四海一②数词例句:楚人一

2、炬,可怜焦土③一旦例句:黄鹤一去不复返④专一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⑤一体例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⑥全,都例句:上下一白2、爱①喜爱例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爱护例句:使秦复爱六国之人6③吝惜例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④欣赏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通“薆”,隐藏例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3、取①夺取例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提取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通“娶”例句:终老不复取④选取,选拔例句:深思而慎取《游褒禅山记》4、族①灭族例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类例句: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③众,一般的例句:族庖月更刀,折也④丛聚、集结之处例句:虽然,每至于

3、族,吾见其难为⑤家族例句:宫之奇以其族行5、缦①萦绕例句:廊腰缦回②通“曼”,久长例句:缦立远视6、尽①达到极限例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②动词,取尽例句:奈何取之尽锱铢③完,竭例句:担中肉尽7、使①让例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②假使例句: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派遣例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④出使例句:唐雎使于秦⑤使唤,役使例句:人皆得以隶使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⑥主使例句: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⑦使者例句: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视《苏武传》8、为①动词,成为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6②动词,做,当例句: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三、文言虚词1.焉①形容词词尾,

4、相当于“然”例句:盘盘焉,囷囷焉②句末语气词例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始速祸焉③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也"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④哪里例句:且焉置土石⑤怎么例句:割鸡焉用牛刀《论语》⑥代词,相当于“之”例句: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⑦兼词,“于之”例句:风雨兴焉2.而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

5、绝齐(《屈原列传》)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⑤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⑥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⑦表示因果关系,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6⑧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6、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⑨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⑩通“能”,才能,能力。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逍遥游》)3.之①动词,往,去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②助词,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③代词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④指示代词,这,此。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

7、忌讽齐王纳谏》)⑥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⑦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石钟山记》)⑧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