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95781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4
《送鱼授渔挖鱼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送鱼→授渔→挖鱼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李胜欣河南省义马市第二小学2009.11送鱼→授渔→挖鱼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和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影响了教育界多年,特别在数学教学中影响最大。然而,在新课改的今天,它又戏剧性地演变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塘”。果真如此吗?这三者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呢?两个问题:一、注重结论,还是注重过程?1.“送鱼”―只注重结论,学生轻易得到“鱼”案例:小学一年级《分类》的教学。首先,教师吃透教材后,演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说说拜访物品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袋,
2、分一分,摆一摆,通过分析、归纳,理解分类的意义,学生齐读分类的概念:最后教师出示书中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最终掌握分类的基本知识。分析:上述案例看似组织严密,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教师依纲靠本,逻辑严密,把分类的知识“送给”学生,让人觉得一气呵成,但细细品味,似乎缺少点什么。缺少什么呢?教师的灵性,学生的个性,课堂的活性。虽然把“鱼”送给了学生,但整个课堂如同白开水一般,无色、无味,自然亦无激情了。因此,把“鱼”直接“送”给学生,实际上是一种走捷径的形式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一切都是现成的: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
3、的说明,现成的讲解。这种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简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这也许是“送鱼”被“授渔”所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吧。2.“授渔”―既注重教学过程,又兼顾结论,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渔”索“鱼”案例:一年级《我又长高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建立1米=100厘米的长度概念。课前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张长10厘米、宽1厘米的彩色纸条,把全班分为四组。师:今天,我们一起玩贴纸条的游戏,请每一小组将10厘米的纸条全部连起来,贴在黑板上,看哪个组贴的直。(小组贴纸条,有横贴的,有竖贴的;贴
4、的起点也不同。)生1:我们小组贴得最高,最高当然是最长。生2:不可能,你们底下有空白,我们没有。生3:不能只看上面,不看下面。师:想一想,各个小组贴的纸条有多少厘米?(学生安静了,一会儿都围着纸条去数、去算。1小段是10厘米,2小段是20厘米……10小段是100厘米。)小组纷纷汇报:有100厘米,每个小组贴得一样长。师:请你们站到纸条前量量,给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有多高。(学生量身高,发现比100厘米高。)师:身高是100多厘米,听起来怪别扭的。生3:是不好听,平时我妈妈总说我有一米多高。生4:坐火车时,超过1米1了,要买车票。生5:是谁弄
5、错了?师:我这儿有一把长尺,叫作米尺。猜一猜,是这把一米的尺子长,还是黑板上贴的100厘米的纸条长。生6:我明白了,100厘米就是米。生7:10个10厘米就是一米。师:请同学们张开双臂,比一比,一米大约有多长?……分析:从本节案例的教学效果看,教师巧妙地完成了“授渔”任务,学生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和探索知识的方法,效果明显。实际上,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
6、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予以关注。3.“挖鱼塘”―注重学习的自主探索过程,学生不一定钓到“鱼。案例:某位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分类”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生动、更形象地了解“分类”,将在课前准备的大量教具(各种蔬菜和水果等)分到各小组,放手让学生讨论:怎样把它们进行分类。然而事与愿违,学生们在分蔬菜和水果时,争着玩手中的教具,有的甚至为了一根“香蕉”争得不可开交。学生在教师事先挖好的“鱼塘”中乱走乱撞,喜笑颜开,对“分类”的知识也没有探索出个所以然。执教教师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草草收场。分析:在新课堂的理念下,许多教师把“授渔”改为
7、“挖鱼塘”,想让学生经历“索鱼”的过程,品味“获鱼”的喜悦。然而事实上,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可能一无所获,即使得到“渔”,最终也没有钓到一条小“鱼”。有专家称,虽然如此,这却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真的如此吗?如果数学教学全部让学生“付出类似的代价”,只求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和方法,不管学生最终是否“钓到鱼”,学生很可能“饿死”。所以,这种给学生挖好“鱼塘”,放任其“索鱼”的教学时没有价值的,对学生终生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利
8、的。结讼与讨程的关系式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前者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后者是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