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95020
大小:52.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读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心得体会 洞山中学李方能几十年前林语堂先生就对中国的语文教学进行过猛烈抨击,说过许多像是过激的言辞,譬如他说:“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但是从小学到大学研究院,老师有一种天才,就是把读书的乐处挤出,使之变得干燥乏味。”(《论学问与知趣》)曾几何时,生来就是我们擅长的母语学习,成了枯燥无味的程式化操练。一切优美典范的语言文学,都被“阅读分析”的刀子割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文言文看不懂,题目做得出;白话文看得懂,题目做不出。作
2、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这些年来一直处在夹缝中,一方面深感语文教学的方向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被无形的“指挥棒”束缚。但是,近期认真阅读了于老师《语文教学谈艺录》后,深觉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一课一练,是一种素质的体现,是艺术,是境界。当认真反思后,发现感受颇多,收获颇丰。首先,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适合学生为目的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多考虑学生会怎么想,怎么理解,而不是学生应该怎么想,怎么理解,其所谓“眼前有书本,心中有学生”。著名作家夏衍曾经说过:拿到一篇文章,先看题目
3、,不要看文章,让我来想想,如果我写我该怎么写。书中所举案例中有一篇高中课文《丑石》,篇幅较短,文中也没有特别难以理解的句子,因此,于老师没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而让学生学一下夏衍先生的读书方法,根据题目思考,让我们来写,我们准备选什么文体,定什么内容?由于在上课一开始就打破了强加于阅读的种种束缚,给阅读的充分自由,学生不是处在被动的阅读状态,学生创造意识一下子迸发出来,有的同学的构思和作家贾平凹不谋而合。于漪老师在《谈艺录》中写道:“语文教学要获得成功,学生要学有成效,必须做到学生能带着一种积极的、高涨的、
4、激动的情绪来从事学习,开动脑筋思考,认真地主动地投入读、写、听、说地训练之中,为获得新知识而欣喜,为语文能力的提高而欢乐,而骄傲。”只有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训练。其次,在《谈艺录》中于老师又一次揭示了我们许多语文老师的通病:“就是‘时间不够’,讲啊讲啊,似乎许多该讲的都没有讲完,哪有时间让学生活动?……乍看是课时问题,实际上观念问题,教学中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小孩最怕听老旦唱戏,鲁迅在《社戏》一文中这样写到:“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
5、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招,我以为就是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地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读书时很喜欢鲁迅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因为他写出孩童的特点,教书时却有些担心,担心自己有没有“踱来踱去”地讲,而学生在心里“喃喃地骂”。课堂教学的主人本是学生,教师上课的思路应该是引导学生的思路去理解课文的思路。因此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就很重要,在我第一次教《背影》这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父亲对儿子的爱体现在哪里?儿子对父亲是什么情感?”这些问题虽然能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的两条线索,但学生思维没有得到充分训练。我听取了听课老师
6、的意见,设计这样的突破口:“课文中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爱’,如果直接讲出来,不一定有感染力,但我们读了本文受到了感染,它这种感染力从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呢?”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交流分析评价,我又作了一次尝试。文道结合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文道怎样结合才好呢?因为这个结合处理不好就成了贴标签,生硬的结合非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从课文出发,开掘课文内容,对学生倾注情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再次,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学生认知链中的一个环节,教学要遵从认识论的规律,从感性到理性,按
7、“尝试——归纳——练习——新的认识”的思路去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尝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以前看到一则寓言,说的是一批客人羡慕主人家果园的美景前去观赏,热情主人忙着摘采,显得十分好客。吃着主人摘来的果子,望着那棵只剩下枝叶的果树,客人再也品味不出果子的甘美,心中总觉得缺了些什么。现在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面对我们的学生,总是那样好客热情,忙着划分段落,辨析句意,其实客人来意更多的是欣赏而不是品尝。有的老师还不满足于帮学生摘摘果实,还为学生去皮,有的甚至还想榨成果汁喂
8、给学生吃。正如一个人,一株树,一朵花,一泓清溪,一片云彩是不可随意割裂的一样,一篇文章怎么可以随便地“碎尸万段”呢?“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的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里高高升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