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94110
大小:2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西河镇历史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 沿革 西河镇建于宋代。该地原有一河,居民先立于河东,命此河曰西河,形成村落后以河名村,后成集镇称西河店。明后期复称西河。分为广仁、敦仁、安仁、河北、河南、海庙、东岭、新庄八个自然村。先后曾隶属博山县第六区,淄博市(小)第四区,淄川县三区。龙口区,辖坡地乡三个村,(西坡地、中坡地,东坡地),黄崖片5个村,(南黄崖、中黄、北黄崖、马家庄、龙湾峪村)。1956年6月,划归淄川区,9月,设立西河镇。合并为17个村。1958年9月,成立西河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称西河镇。 地理位置 西河镇位于淄城东南方16公里处,东接东坪镇,西连博山区福山镇,白塔镇,
2、北与张庄乡、龙泉镇搭界,南与博山区八陡镇岳庄乡相连,镇政府驻地位于广仁村。交通线路主要是湖南路纵贯南北,与博西公路相接,西河,淄河和张庄公路紧靠三坡地,三黄崖而过,村路纵横交织,淄博矿务局昆桃小铁路经西河大庄,东则而过。车头房设在西河厂里,(1986年10月,铁路拆除,湖南路拓宽)交通便利。 自然状况 西河镇系丘陵地带,东、西、南三面环山,东西最大距离1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0公里,全镇土地面积367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97公顷。主要山脉有玉皇山、庙子岭、郭家顶、旮旯山、黄崖围、古坪洲、苍龙峡、油篓寨、大劈山。作物适合种植小麦、玉米、高粱、谷子、黍子。经济作物主要有大豆、地
3、瓜、芝麻、花生、部分蔬菜。全镇植被面积630公顷,覆盖率15%。2002年,全镇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347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镇内有王、翟、李、刘、陈、董、苏、杜等43个姓氏,其中王、李、翟姓较多。 主要经济状况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镇农村经济收入微薄。1978年487万元,1979年至1981年3900万元,82年至84年7.60万元;85年至87年11.200万元;88年至90年16.400万元;91年至92年22.000万元;93年至95年29.000万元,96年至98年34.000万元;99年至2002年,39702万元。200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
4、入267万元。镇内主要发展耐火材料、水泥、煤炭、家俱、化工、大理石、酿造、建陶、机械制作、食品加工等产业。主要产品有多种型号耐火材料、硅酸盐水泥、化工产品、大理石石材制作、红木家俱制作、机械制作、食品加工、日用陶瓷、机械制造等。以西河煎饼为主的食品加工业遍布全镇,是红木家俱之乡。 第一产业 西河镇人均不足6分耕地,全部是山旱田,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1956年至1970年,全镇粮食平均亩产186公斤,小麦单产72公斤,缺粮户甚多。水利建设,1954年5月,成立西河南北两镇水利委员会,由西河矿支援,以河南村罗锅地井为水源,在西河大庄建水池三个,解决人畜用水。196
5、5年6月,在北黄村河滩打机井一眼,解决东片五个村用水。1974年6月,在海庙村内西河矿支援打深水井一眼,缓解西河大庄吃水,1982年8月,在东岭村高处建大储水池一个,西河大庄群众吃上自来水。1983年12月,东坡地、龙湾峪、新庄村吃水井完成配套工程,1990年10月,中黄水井投入使用,1993年7月,薛家峪、马家庄吃水井完成配套工程,1998年5月,西坡地新打吃水井一眼,1998年6月,淄水北调工程西河路段开设水口部分村吃上淄河水。2000年社会化供水工程完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逐年有所发展,1
6、979年,粮食亩产达到454公斤,小麦单产236.5公斤,自1984年以来,积极探索和寻求旱作农业开发的新路子,在全区率先推广蓄水多、耗水少、增地温的旱田小沟麦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小麦单产增加到250公斤,1998年以来,注重优良品种,科学种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其中1989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战线先进单位”,1990年被市区确定为农业综合技术开发重点单位,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区级农业先进单位。2000年以来,全镇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纯种波尔山羊,筹建鲁中纯种波尔山羊繁育场。发展花菇、平菇等特色种植,引进中草药、雪枣等经济作物,新建西山奶牛场、西
7、坡养羊场、东岭养鸡场等畜牧示范园。2002年,完成绿化面积1258亩,栽植各种树木14万株,年底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207万元,其中种植业523万元,林业80万元,畜牧业604万元。 第二产业 1958年,开始发展社队工业先后建立铁木业社,中小型耐火厂、红砖厂、钢瓦厂等小型企业。1965年,建起运输队、耐火厂、煤井、日用陶瓷厂、机械制造厂等企业。20世纪70年代先后建立水泥厂、水泵厂、机械制造厂等企业。1978年,批准镇内3家煤井生产,产量11万吨,产值200万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