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84666
大小:51.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4
《打造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打造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思考与建议对我国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使我对推进小班化教育有了新的思考。要实施好小班化教育,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科研先行,加强小班化教育实施的研究工作1.加强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可行性研究一是加强本区域常住人口子女和进城务工子女的现状调查研究。二是结合我市城镇化建设规划和推进,做好以上两类人员子女未来人口变化的调研和预测工作。三是根据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做好本区域中小学布局的规划研究、新建中小学小班化校舍的规划设计研究、参加实验学校校舍布局和装修
2、设计研究、教室内设施配备及文化设计研究等工作。四是小班化教育的理念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要研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充分发展,这比较复杂,但我们应进行一些实证性的研究,以便为进一步科学的推广做好理论上的引领,尽最大限度的避免走“弯路”现象的发生。2.加强小班化教育实施的理论依据的学习和研究一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罗杰斯、马斯洛、弗洛姆:强调培养自我实现的人,建构人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等)的学习和研究。二是建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皮亚杰、布鲁纳:学习是学习者内在的建构和主动建构意义,注重学生已有认知基础
3、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强调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学习与研究。三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民主、做中学、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教育即生活)的学习与研究。四是主体教育理论(最早是经济学家于光远提出三体论:主张人本教育,反对物本教育,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合作学习理论(斯莱文兄弟、约翰逊、沙朗夫妇)的学习与研究。五是教育过程公平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亚当斯、加德纳)的学习与研究。3.加强小班化教育实施的顶层设计工作一是做好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概念界定。是小班化教育还是小班化教学?是小班教育还是小班教学?是小班教育还是小班化教育
4、?是小班教学还是小班化教学?二是科学设计小班化教育实施的路径、采取的策略和实施的步骤。三是既然是先试点,后推开,就要做好实验方法的选择和实验数据及资料的积累,以便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总结得失,为以后的推广做好铺垫。如:单组前后测实验还是双组对照实验?二、小班化教育的政策支持要顺利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必须首先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编办、人事局、财政局和教育局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推进小班化教育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各部门摒弃部门利益,站在推进本地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为本地区的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的大局出发,出台和
5、落实小班化教育实施的相关配套政策。1.制定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师编制政策一是教师编制的政策,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标准,如:师生比按照:小学1:10,初中1:7;也可以按照班级配备教师,如:小学每班4人,初中6人。二是落实教师编制配备的长效机制,防止一事一议,减少校长在这方面的协调工作。2.制定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公用经费拨付和投入倾斜政策一是根据现有的公用经费标准,一方面确保不因学生人数的减少而降低,另一方面根据各县区和市直学校实际适当提高公用经费标准。二是对开展小班教育试点的学校的教室布置、设施配备及文化设计等提供资金支持。三是
6、对开展小班教育试点的教师提供培训经费的大力支持。因为要保证小班化教育的顺利实施,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实施能力是关键。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不仅包括上岗的培训,还包括在实施的过程中的跟踪培训和阶段性试点结束后的改进性培训等,这些培训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3.建立小班化教育的区域教师研、训平台和交流机制积极实施课题带动战略,组织区域小班化教育研究共同体,重点组织参与试点的教师进行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基于案例的情景学习和基于追求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学生发展满意度为动力的反思性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训学习和交流,提高实验教师的实施能力和水平,以保障该项
7、目的顺利实施。4.制定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估政策因为小班化教育的试点不仅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其实质也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育人方式的变革。它是从理念到课程设计、教学方式(课堂改革)、学习方式、家校合作方式、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其实质是满足不同孩子发展的需要,打造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因此,有必要制定和出台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政策。如;教学质量的绿色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标准等。5.改革现行的中考制度,发挥中考的育人导向作用一是按照近几年各初中学校的
8、办学水平,中考情况和各校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动态的高中学校招生指标全部分到初中学校的政策。一方面遏制择校;另一方面遏制初中校的违规办学行为;再次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二是如果不能把指标全部分到初中学校的话,也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