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下位汇总稿

战国策下位汇总稿

ID:32384401

大小:16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04

战国策下位汇总稿_第1页
战国策下位汇总稿_第2页
战国策下位汇总稿_第3页
战国策下位汇总稿_第4页
战国策下位汇总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战国策下位汇总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靖郭君将城薛靖郭君将城(n→v,筑城墙)薛,客多以(?)谏(劝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为了)客通(通报)。”齐人有请见者曰:“臣请三言(三个字)而已矣(语气词,罢了)。益(增加)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于是,就)见之。客趋(跑,疾走)而进(奉上)曰:“海大鱼。”因反(翻转过来,转身)走。靖郭君曰:“客,有(无意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把……当作)戏。”靖郭君曰:“亡(通“毋”,这里指别这么说),更(再)言之。”答曰:“君不闻大鱼乎?网(n→状,用鱼网网?)不能止(使动,使……止),钩(n→

2、状,用钩子钩)不能牵(使动,使……牵?),荡(同“当”)而(如果?)失水,则蝼蚁得意(满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荫庇),奚以薛为(语气词,表反问语气)?君失齐,虽隆(使动,使……高)薛之城到于天,有之无益(好处)也。”君曰:“善。”乃辍城薛。一、一词多义有之无益也(好处)益益一言(增加)靖郭君因见之(代词,代客)之亦君之水也(的)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当作)为无为客通(为了)奚以薛为(语气词,表反问语气)二、通假字1、亡,更言之(通“毋”,这里指别这么说)2、荡而失水(同“当”)三、词性活用1、

3、靖郭君将城薛(n→v,筑城墙)2、网不能止(n→状,用鱼网网)(使动,使……止)3、钩不能牵(n→状,用钩子钩)4、虽隆薛之城到于天(使动,使……高)四、古今异义1、臣请三言而已矣(字)2、则蝼蚁得意焉(满意)五、句法1、判断句标志a)今夫齐亦君之水也:亦…也b)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也132、介词后置a)客有于此:于此,“于”加地点方位词表介词后置b)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有“于”?3、宾语前置奚以薛为: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六、文学常识

4、1、于:“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2、谒者:主管传达通报的官吏(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为国君掌管传达之事。秦汉沿置。汉代制度,郎中令之属官有“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又少府之属官有“中书谒者”,成帝时改“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官衔有“中”字者,往往以宦官任之。南北朝曾沿置,掌引见臣下,传达使命。隋设“通事谒者”。唐为“通事舍人”。凡由宦官担任时,东汉称“中宫谒

5、者”,属“大长秋”,北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唐称“内谒者”,宋以后废。又称“使者”为“谒者”。3、请见者:要求接见的人(规律“有”后加上动词,以“者”结尾,表示“……的人”)秦攻赵长平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秦计(盘算)曰:“齐、楚救赵,亲(关系密切,此指团结),则将退兵;不亲,则且(连词,还是)遂(就)攻之。”赵无以(用来)食,请(请求)粟(泛指粮食)于(向)齐,而齐不听。周子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使动,使……退)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计谋)中,而齐、燕之计过(过错)矣。且(况且)赵之

6、于(对于)燕、齐,隐蔽(短墙借指屏障)也,犹齿之(取消独立性)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使动,使……灭亡)赵,则明日及(涉及)齐、楚矣。且夫救赵之务(事情),宜若奉(捧着)漏瓮(wèng,汲水罐),沃(浇、灌)焦釜。夫救赵,高(高尚)义也;却秦兵,显(显赫的)名也。义救亡(n→adj,要亡国的)赵,威(威慑)却(使..退却)强秦兵,不务(致力,专力从事)为此,而务爱(吝惜)粟,则为(是)国计者过(过错)矣。”一、一词多义且赵之于燕、齐(况且)且则且遂攻之(姑且)是秦之计中(计谋)计秦计曰(盘算)则为国计者

7、过矣(是)为不务为此(为了)且赵之于燕、齐(对于)于请粟于齐(向)13不务(致力,专力从事)为此务义救亡赵(n→adj,要亡国的)亡今日亡赵(使动,使……灭亡)且夫救赵之务(事情)二、词性活用1.不如听之以却秦兵(使动,使……退)2.今日亡赵(使动,使……灭亡)3.义救亡赵(n→adj,要亡国的)4.威却强秦兵(使动,使...退却)三、句法1.判断句标志:a)且赵之于燕、齐,隐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也b)则为国计者过矣:则+名词+动词+矣2.介词后置:a)请粟于齐:请粟于齐→于齐请粟b)赵无以

8、食: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四、文学常识1.釜:古炊器。敛口圆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2.周子:齐国谋臣,其名不详。3.“长平”,古代城邑,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北。No.3荆宣王问群臣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听说)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果真)诚(确实)何如?”群臣莫(没有谁)对。江一对曰:“虎求(得到,这里指捕捉)百兽而食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